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L.Y
前言
在5月8日,印度出动大批无人机,对巴基斯坦展开大规模袭击,重点打击其防空系统。对此,印方宣称已经摧毁巴基斯坦在第二大城市拉合尔的防空系统,但又强调“不希望局势升级”。而从卫星照片的内容看,被摧毁的防空系统是“猎鹰80”,也就是中国红旗-16A防空系统的外贸版。
不过从目前流出的现场画面看,被摧毁的疑似是“猎鹰80”的一辆方舱车。作为一款技术架构10多年前的系统,“猎鹰80”一辆车只有6 枚备弹,一个控制站能管辖一部雷达和4辆发射车,并且雷达只能同时应对4个目标,因此面对印度的无人机群确实吃力。
印度“无人机蜂群”突袭:一场精心设计的“面子工程”
5月8日,印度空军出动包括以色列“哈洛普”自杀式无人机、“苍鹭TP”察打一体无人机在内的数十架装备,对巴基斯坦拉合尔、谢胡布尔等城市发动突袭。这场看似声势浩大的行动,实则充满矛盾。
一方面,这是莫迪对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的妥协。首战失利后,印度社交媒体上“阵风神话破灭”“空军无能”的骂声此起彼伏。为安抚民众,莫迪政府必须展示“强硬姿态”,而无人机袭击既能避免再折损昂贵战机,又能制造“攻击假象”。
2019年印巴冲突时,虽然印度空军出动了包括苏-30MKI和幻影2000在内的多款主力战斗机,但仍被巴基斯坦空军抓住了机会,成功击落了一架米格-21战斗机。随后几年,印度空军都在加快自家米格-21战斗机的退役速度。并用印度国产的“光辉”战斗机,逐步将其取代。
所以,如果印度空军这次真的被巴基斯坦方面击落了2架战机,同时损失2架米格-21战斗机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印度国产的“光辉”战斗机、俄制苏-30MKI战斗机和米格-29战斗机,以及法国生产的“阵风”战斗机和幻影2000战斗机,都有可能会中头彩。
实力疑云:纸面强大的印度与“体系短板”的巴基斯坦
印度方面为何在前脚展现强硬后,又急于为局势降温?一种分析认为,印度对其宣称的打击效果可能并无十足把握。“猎鹰80”防空系统,尽管技术架构源于十多年前,单车火力通道与雷达多目标处理能力也相对有限,在面对饱和式无人机攻击时或许会显得吃力。
可是,现代防空作战早已不是单一节点的对抗,而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工程。巴基斯坦军方也随即反驳,称其位于拉合尔等地的防空系统并未瘫痪,反而成功击落了数架入侵的印度无人机。
再看印度自身的武器库,其国产“阿卡什”中程防空导弹,在历次试验中高达三成的失败率,实在难堪大用。而一度被吹捧为“航母杀手”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也有记录显示曾被巴基斯坦老旧的F-16战斗机雷达提前截获。
因此,印度此轮军事冒险,更像是一次精心策划的姿态展现:既要敲打对手,也要对内“秀肌肉”。至于彻底摧毁巴基斯坦以“猎鹰80”乃至更先进的S-400(如果未来装备)等构建的防空骨干,恐怕印度目前仍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另一方面,巴基斯坦的军事体系也并非完美无缺。其现役的ZDK-03型预警机,采用的是十多年前的机械扫描雷达技术,在应对当前日益复杂的电磁环境与隐形目标时,已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要想在空情信息获取上占据主动,升级至类似中国空警-500这样具备更强探测能力与抗干扰性能的先进预警平台,对巴基斯坦而言,或许已是迫在眉睫的需求。
龙象之争背后:“中国制造”的崛起与大国博弈的暗流
在纷繁的战报与传闻中,还有一种说法格外引人注目。据称,印度在一次针对巴基斯坦的“反恐突袭”行动中,动用了从法国高价采购的“阵风”战斗机。谁知行动并不顺利,数架先进战机疑似有去无回,前线指挥所据称被端,甚至有哨所挂出了白旗。
倘若此类传闻属实,对印度空军而言无疑是沉重打击。“阵风”战斗机单价高达两亿多欧元,是印度空军的“心头肉”,若真折戟于巴基斯坦之手,其颜面与战力都将受损。
在这类未经证实的交锋传闻中,“中国制造”的武器装备再次成为焦点。巴基斯坦空军装备的JF-17“枭龙”Block3型战斗机,凭借其装备的KLJ-7A有源相控阵雷达与PL-15E远程空空导弹,据称在模拟对抗中具备了与“阵风”一较高下的能力,甚至在某些特定条件下能够形成压制。
此外,中国出口的红旗-9外贸型号FD-2000远程防空系统,以其优异的性价比和可靠的拦截效能,为巴基斯坦构建了区域防空的关键支撑。再加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巴方导弹提供精确制导,这些因素的叠加,使得巴基斯坦在与印度的局部对抗中,并非没有克敌制胜的本钱。
更深层次看,南亚的每一次冲突,都难以摆脱大国博弈的阴影。美国长期以来将印度视为其“印太战略”中制衡中国的重要棋子。有消息称,在冲突升级前夕,美军运输机曾向新德里运送物资,部分西方国家也纷纷为印度背书。
美国的如意算盘昭然若揭:通过挑起并适度控制印巴冲突,一方面可以削弱巴基斯坦的实力,另一方面也能给中巴经济走廊这一“一带一路”倡议的旗舰项目制造麻烦。毕竟,这条耗资数百亿美元的经济走廊,直接触动了美国在南亚地区的地缘战略利益。
结语
然而,算盘打得再精,现实往往不按剧本发展。如果印度在小规模冲突中无法占得便宜,甚至反受其挫,那么美国的战略意图便会大打折扣。这种局面,反而可能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中巴两国在军事安全与经济发展领域的合作。
唇亡齿寒的道理,区域内的国家都心知肚明。地区冲突的走向,愈发印证了体系对抗的重要性远超单件装备的纸面参数。即便如“阵风”般的先进战机,若缺乏有效体系支撑,也可能在与“枭龙”这类讲究性价比与协同作战的对手面前讨不到便宜。
同时,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对于一个国家的国防安全而言,其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为过。印度武器装备的“万国造”现象,平日里看似琳琅满目,战时则可能暴露兼容性与后勤保障的巨大难题。这些反反复复的摩擦与较量,似乎也在不断提醒着人们,南亚这片土地的和平之路,依然漫长。
参考信源:中国外交部呼吁:冷静克制!巴方宣布:击落3架阵风+1架米格+1架苏-30!莫迪彻夜“观战”,印方称巴方开火致10死48伤 2025-05-07 13:53 每日经济新闻
导弹袭击,击落战机,印巴要大打出手? 2025-05-07 11:22 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