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城口县高观镇双竹村何家塝百亩梯田,沃野田畴间,耕机声轰鸣,当地农民正趁着晴好天气,争分夺秒地耙田围堰、蓄水泡田。居高俯瞰,入眼之处,层层叠叠的梯田高低错落,不规则的柔和曲线环绕着山峰,在阳光的映照下,水面波光粼粼,宛如多面明镜,倒映着四周的山色,梯田与周围的绿树、青山交相辉映,三三两两农人往来穿梭,共同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山水田园画卷。
而这,正是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与城口县高观镇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携手绘就产业新图景的生动写照。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自2021年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与城口县高观镇因东西部协作牵手,4年来,双方立足发展所需、坚持各取所长,深入挖掘资源禀赋,积极探索产业协作新路径,推动东西部协作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高观镇田园风光。受访者供图
“今年,泡田整地工作较去年提前了10余天。”高观镇双竹村党支部书记王茜表示,提前围水泡田是为了“稻鱼共生”,而“稻鱼共生”项目正是东西部协作支持高观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2021年以来,临沂市通过现场考察并结合高观产业基础及资源禀赋,先后向高观镇支持投入3个项目,累计资金达1000余万元,用于“稻鱼共生”“冷水鱼养殖”以及“核桃园林下经济开发”。
依托于协作资金的注入。双竹村率先启动了“稻鱼共生”新项目。何家塝因此成为第一块“试验田”。该地海拔800余米左右,早期便已改造出梯田百亩,再加上水源充沛,水稻用水无忧,水质优良,适宜鱼类生长。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实现稻鱼共养提供了可能。
田地有了,如何动员力量、整合资源参与发展?该村实施了“家庭农场+村集体经济”的创新合作模式。村集体经济组织以每亩800元的价格流转了当地群众的120亩土地,采用家庭农场统一进行科学管理,让“散地”变成了“整田”。同时,通过构建灌溉和排水工程水循环系统,实现了一田两用、一地双收,让“散种散养”变成了“集群发展”。
“拧成了一股绳,产业质效自然能够‘水涨船高’。”据王茜介绍,今年,他们预计将在何家塝片区栽种稻谷100亩以上,亩产800余斤,收入40万元。同时,投放鲤鱼、鲫鱼、黄鳝共计8000余尾,亩产预计在700至900斤之间,将为家庭农场带来50余万元收入。同时,该项目也能带动本村约20人实现稳定务工就业,预计人均增收4000元。
不只是“稻鱼共生”“冷水鱼养殖”“核桃园林下经济开发”等产业领域也在不断向外延伸并持续迭代升级。这些项目的实施,必将为高观镇的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
“如果说‘稻鱼共生’‘冷水鱼养殖’和‘核桃园林下经济开发’是双方结合高观自身基础,壮大产业规模及效益的有效探索,那么瓜果蔬菜基地就是高观镇学习临沂市兰陵县成功经验,就地升级转化的新产业路径。”高观镇党委书记庞雪飞表示,2023年,高观镇受“中国蔬菜之乡”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邀约,组团参加了该县组织实施的“菜博会”。该县的大棚蔬菜产业吸引了高观镇党委政府和相关企业的目光。随即组织考察团进行了深入考察,通过现场观摩并与当地政府、企业交流沟通后,双方初步达成了助力高观镇发展生态高效高山蔬菜的产业发展共识。
培育“高品质蔬菜”需要土壤、水分、养料、温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协同作用,缺一不可。高观镇曾发展过蔬菜产业,但始终无法破解土壤、水分、养料、温度多因素协同问题,导致产业质效始终难以取得大的突破,这也成了高观镇蔬菜种植大户吕曼丽的一块“心病”。
“在兰陵考察的时候,我一看到他们的智能大棚便眼前一亮。”吕曼丽说,智能大棚能够依据当天的温度和湿度自动调节开合,即便在寒冬,也能确保大棚内维持适宜的温度,促进植物茁壮成长。在看到智能大棚的第一眼,她多年的困惑便迎刃而解,立即向党委政府表达了学习兰陵县的成功经验、建造智能大棚的想法。
智能大棚。受访者供图
吕曼丽的想法得到了高观镇党委政府和兰陵县相关企业的认可与支持。很快,高观镇便在兰陵县相关企业的指导下,着手建造现代化的智能大棚。
该建设项目总投资390万元,并得到了临沂市兰陵县40万元的大力支持。在多方共同推动下,位于高观镇蒲池村的智能蔬菜大棚基地很快便顺利落成,其先进的设施和科学的管理不仅为发展多样化蔬果品种提供了可能,提升了基地的运营效率,也为高观镇瓜果产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发展机遇,更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如今,走进高观镇蒲池村的瓜果蔬菜基地的智能化大棚,连排高大的钢架白色幕墙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放眼望去,黄瓜、西红柿等蔬菜生机盎然、长势喜人,当地村民在瓜果架中忙着浇水、施肥、除草、采摘,曾经必须应季产出的瓜果实现了反季产业,早已收了一茬又一茬、卖了一筐又一筐。而智能大棚带来的不只是瓜果的“大丰收”,还有效带动了周边10余位村民到基地务工,人均年增收3万多元。
“我们的合作刚刚开始,未来还将持续深化。”高观镇党委书记庞雪飞表示,以协作为起点,兰陵、高观不以山海为远,共同书写了东西部协同发展美丽画卷。下一步,高观镇将立足自身实际和市场需求,借助兰陵县在技术、资金、思路上的帮助,继续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力争打造更多具有高观辨识度和知名度的富民强镇产业品牌,着力绘就高观产业发展新篇章。(杨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