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使用中国产歼-10CE一举击落3架阵风战斗机后,引起外界广泛关注,其中就包括法国军火制造商达索。
事件发生后,达索公司股价在欧美市场应声下跌,欧股单日跌幅达 1.91%,美股更是暴跌 6%。尽管法国媒体纷纷撰文淡化事件,声称 "阵风可能因天气或机械故障坠毁"。
但现场拍摄的大量残骸照片显示,有些被击落的 "阵风" 挂载的米卡导弹尚未发射,雷达系统更是显然在对抗中被压制。
这是因为巴基斯坦使用的 ZDK-03 预警机和歼 - 10CE 的电子战系统,对 "阵风"SPECTRA 电子战套件形成了碾压优势。
这种背景下,关于阵风战机性能不佳、多国预取消订单的说法满天飞,很快坊间传出一则重磅消息,达索公司已经通过法国政府向印度施压,要求印度军方暂缓使用阵风战斗机。
原因也不复杂,阵风战斗机一直是达索公司的拳头产品,靠着这款战斗机在国际市场疯狂收割!他们不想因为印度军方的“不恰当使用”而破坏阵风战斗机的声誉!
不过,最新消息显示,所谓 “法国要求印度停飞阵风” 的消息被证实为谣言。但有知情人士表示达索公司虽然未直接施压,但拒绝为印度阵风战机升级最新技术,这实际上限制了印度继续使用这款战机的能力。
达索公司这么做的目的很明确,尽量不与印度闹翻,同时保护 “阵风” 的国际声誉。
然而,印度这边似乎并不打算“消停”。就在阵风战机事件还未平息的时候,印度军方改用无人飞机了。可他们万万没想到,这一改变又把以色列军火商得罪了。
巴基斯坦武装部队在最近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巴空军成功击落了印度25架以色列IAI 公司制造的Harop无人机。
该消息得到印度媒体的侧面印证,称事发时印度军方正使用了Harpy无人机来攻击巴基斯坦的“防空系统”。显然,印度空军失败了。
Harop无人机由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IAI)的MBT导弹部门开发,机长2.5米,翼展2.2米,总重200公斤,最大速度约220公里/小时,航程1000公里,正常情况下可续航6小时,可在半径280公里范围内活动。
设计之初,IAI公司就将Harop定义为一款配备留空炸弹系统的自杀式无人机,按照专家的说法,Harop可长时间在空中盘旋,当发现雷达、武器设备等重要目标时立即化身为一枚导弹,高速冲向对方,直直将其摧毁。
操作性强是Harop无人机一大特点,机翼可以折叠,所以能在卡车或舰船上发射;也可以进行空射;Harop还可以自动操作,也可以在有人参与的模式下手动操作。
如果未对目标进行攻击,Harop可以自行返回并返回基地降落。
超强的配置和性能也让这款无人机价格不菲,低配版售价就超过70万美元!
在此次行动中,印度空军一次出动几十架Harop无人机用于攻击巴方防空系统,其中损失25架,意味着1750万美元打了水漂!但这也说明,印度为摧毁巴方防空系统出血了。
巴军现场拍摄的残骸显示,Harop 的光电导引头和数据链系统在对抗中失效,部分无人机甚至在未攻击目标时就被电子干扰迫降。
确实如此,巴基斯坦三军公共关系局(ISPR)在介绍战况时,强调为击落这些Harop无人机,巴空军充分利用其软杀(技术)和硬杀(武器)技能。
简单地讲,通过电子干扰压制 Harop 的导航系统,同时用红旗 - 16 防空导弹实施硬杀伤。
ISPR这么说,显然是向外界暗示巴军已经掌握击落Harop无人机的方法和技巧,一方面向外界展示“战绩”;另一方面或许敲打那些暗自力挺印度的军火商。
但这一结果对以色列 IAI 公司冲击巨大,其中股价单日下跌达 4.7%。Harop 作为 "哈比" 无人机的升级版,自 2020 年纳卡冲突以来积累的实战口碑被严重削弱。
据悉那些Harop无人飞机的意向客户,随着巴军一口气击落25架后变得犹豫不决,其中就包括沙特和爱沙尼亚。
再者,印度使用Harop无人飞机也将以色列推到舆论前沿。印度使用 Harop 攻击巴基斯坦民用设施的行为,被国际组织批评为违反国际人道法。
虽然 IAI 强调 Harop 具备 “人在回路” 控制功能,但巴基斯坦提供的证据显示,部分无人机在无操作员干预情况下攻击居民区,显然这违背了相关规定。
外界甚至猜测IAI公司或许为了利益而根据印度要求推出所谓的“定制款 Harop”。
对于Harop无人机的生产商IAI公司来说,现在面临着巨大的困局。一方面,产品实战口碑受损,意向客户犹豫不决,订单量可能会大幅减少;
另一方面,还要应对舆论的压力和国际组织的批评。要想摆脱困局,IAI公司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产品和技术。
一场局部冲突,正在改写全球军火贸易格局。法以两国军火商需直面技术短板与道德争议,而印度“土豪式”采购的副作用也已显现——砸钱买不到胜利,反而让供应商沦为笑柄。
未来,能否从“营销驱动”转向“实战驱动”,将成为军火商存亡的关键。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