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甜瓜成熟的时节,近日,走进齐河县华店镇闫庄村村民王洪刚的高温大棚,阵阵浓郁的甜香扑鼻而来,在翠绿藤叶的掩映下,一个个浑圆饱满的甜瓜吊挂在藤叶之中,油亮饱满,惹人喜爱。棚外,村民们正忙着给刚采摘下的甜瓜套上保护套,装箱贴标,准备发往全国各地。


“10天前,济南的客商直接订了一整个大棚的甜瓜,现在正在来的路上。”王洪刚擦着汗,笑容里满是丰收的喜悦。他自家有2个高温大棚,种的都是博洋系列甜瓜。高温大棚内的甜瓜可收获三茬,第一茬产量在4000斤左右,后两茬产量可增加到5000斤,批发价每公斤6到8元。

“我们村种甜瓜有30多年历史了,这里的瓜能畅销全国各地,就是因为沙土种植,种出来的瓜口感沙沙的,特别受欢迎。”闫庄村党支部书记王志民介绍。早期,闫庄村以种植粮食作物为生,每亩地年收入不足千元。90年代初,王志民与几位农户一同前往潍坊昌乐等地学习瓜果种植技术。回来后,尝试种植,没想到首茬就喜获丰收。于是,他开始在村里大规模推广大棚种植,由于逐年跟进农业种植技术,坚持使用有机肥提升地力,并采用生物和物理的方法防治虫害,种出的瓜又香又甜,深受消费者青睐。


如今,全村共有400多亩地种植甜瓜,高温棚加上普通棚共有94个,有博洋9号、羊角蜜、绿宝石等10余种甜瓜产品。“现在基本上家家户户都种上了甜瓜,全村仅甜瓜的年销售收入就能达到1400万元以上,一半以上的家庭年收入超过20万元。”王志民自豪地说。

谈及如何保证甜瓜品质,王志民认真说:“我们在管护上下足了功夫。”所有甜瓜大棚均采用科学化种植方式,棚内二道覆膜保障温度和充足的光照,使用有机肥料提升土壤肥沃度。同时引入先进的滴灌技术,精准控制水分和养分供给,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减少病虫害侵扰,杜绝农药残留,为甜瓜的头茬生长和抢“鲜”上市做足准备。

“在甜瓜种植这件事上,村民们可是有着说不完的话。闲暇时候,大家总爱聚在一起,聊的话题十有八九都离不开自家的甜瓜种植情况。”王志民笑呵呵地说。他们互相分享着种植经验,从选种、施肥到灌溉、防病,每一个环节都讨论得热火朝天。谁家要是丰收了,忙得人手不够,村里的其他人都会二话不说,主动上门去帮忙。

甜瓜产业的蓬勃发展,还为村民们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60岁的村民王方银,从栽苗时期便在大棚里忙碌,每天在家门口就能挣到120元。“这比到外面打工强多了!”他感慨地说,“既能照顾家,又能挣到钱,心里特别踏实。”像王方银这样的村民在闫庄村还有很多,他们通过在大棚里打工,不仅增加了收入,还学到了种植技术,为将来的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华店镇始终坚持‘强特色、补链条、聚集群’的发展思路,依托甜瓜、火龙果、草莓等特色产业,不仅开辟了农民增收新路径,更为设施农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有力推动了华店镇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华店镇人大主席高加顺介绍,华店镇将持续打造“一村一品”乡村特色产业,通过抖音直播等平台,拓宽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形成规模效应,带动更多村民在家门口致富,推动全镇迈向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致富路。

来源:德州日报

宣传合作/广告物料:18653439751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