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时会腹泻、腹痛,
着急上火时会便秘,
难过时会“肝肠寸断”

这样的经历,你有过吗?

来自大脑的“七情六欲”,为何会“牵肠挂肚”?



德国法兰克福微生物研究院医学博士,茱莉娅·恩德斯在《肠子的小心思》一书中写到:也许大脑并不是在独自领导着我们的身体,肠子也发挥着某种作用。

“第二大脑”?肠道的数亿神经元!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排毒器官,但在大家心里的地位并不高。

如果你认为肠道只是一个由肌肉和粘膜组成的管道,那就大错特错了!



事实上,肠道是除大脑以外,唯一一个拥有独立神经系统的器官,分布着数亿个神经元,以及20多种与颅脑相同的神经递质。

1996 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迈克·D·格尔森提出“第二大脑”的概念。

肠脑通过迷走神经与大脑紧密联系。

一个人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时,肠脑也会神经紧张,导致腹痛、腹泻等肠应激反应。

肠脑还能分析成千上万种化学物质的成分,一旦有毒物质进入人体,肠脑会率先察觉,立即向大脑发出警告,接着身体会采取呕吐、痉挛或排泄等紧急措施。

不过呢,肠脑又会相对独立地监控胃部活动及消化过程,观察食物特点、调节消化速度、加快或放慢消化液的分泌等。

一个人的一生,平均需要处理30多吨营养物质和5万多升液体,其通过量均由肠脑进行高智能操控。



肠脑还具有一定的记忆能力,过度或持续不断的恐慌可能给肠胃打下烙印(70%的慢性肠胃病患者在儿童期经历过父母离异/去世或其它慢性病痛折磨)。

另外,肠脑不仅能感受伤痛,还可以制造“快乐因子”——多巴胺和五羟色胺。

多巴胺和五羟色胺是影响一个人心情好坏的重要物质,而人体95%的五羟色胺及50%的多巴胺都来自肠脑的菌群代谢,再传送至颅脑。

这5个坏习惯最伤肠道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肩负70%以上的排毒任务。

肠道还是人体最大的免疫系统附着器官,60%以上的淋巴系统都在肠道。

肠道老化或肠内菌群失调会导致肠功能紊乱、营养吸收差、机体免疫力下降等问题,甚至引发糖尿病、动脉硬化、老年痴呆、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



然而,生活中的很多坏习惯,容易损害肠道健康。

1、吃得太油腻

长期高油、高脂饮食,肉类吃太多,水果蔬菜类吃太少,容易导致肠道中“坏细菌多、好细菌少”,肠道产生的毒素增加,免疫系统介入而使身体“发炎”。

慢性炎症会造成脂肪的异常堆积,诱发胰岛素抵抗、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等病变,增加糖尿病、冠心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癌症等的发生风险。

2、滥用抗生素

很多人在用药方面很“随意”,有点头疼脑热就招呼头孢、阿莫西林等药物。

抗生素对所有“好细菌”、“坏细菌”一视同仁,滥用会对“好细菌”造成很大损伤,引起肠道菌群紊乱,破坏肠道的保护屏障,这种破坏甚至可能是永久性的。

3、爱发脾气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情绪器官,不良情绪会使其生理功能的紊乱,导致肠蠕动减慢而出现腹胀、腹泻、便秘等不良症状。



4、不爱运动

研究显示,缺乏运动会引发肠道菌群失调,导致代谢性疾病和肥胖。

5、常吃排毒保健品

很多排毒保健品含有强泻剂成分,长期服用会使肠道对泻剂产生依懒性,造成结肠运动功能紊乱,肠动力下降。

肠道“喜爱”食物推荐

  • 全谷食物:燕麦、糙米等含有丰富的水溶性膳食纤维,能有效清洁肠道中的有害物质;

  • 十字花科蔬菜:西兰花、大白菜等含有一种植物化学物质——异硫氰酸酯,有助于清除肠道垃圾;

  • 菌藻类食物:海带、黑木耳等含有大量植物胶原成分,能促进体内废物的排出;

  • 洋葱:多吃富含低聚糖的食物能为肠道内的益生菌补充养分,刺激其增长,而洋葱则是一个优质的选择;

  • 豆类:含有丰富的非水溶性膳食纤维,能减少食物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预防便秘,降低结肠癌风险。

马上要考试了,紧张到吃不下饭,是不是很多人都有过?

其实,这就是情绪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的表现。



要想肠道健康,自我性格和心态的调整十分重要。

(大肠肿瘤往往青睐性格内向的人,其责任心强、为人严谨、不苟言笑)

另外,饭后轻揉腹部,良性刺激经神经转入大脑,益于神经、体液内分泌功能的调节,同时能促进腹腔的血液循环。

最后,轻松享受食物,吃饭不要有负担,不要火急火燎,不要三心二意。

对成年人如此,对小孩也是如此。

参考文献:

[1]对话“肠脑”[J]. 家庭科学·新健康,2015(11):6-9.

[2]肖士菊,季云润,鲜馥阳,等. 肠脑学说与中医"思虑伤脾"理论的关系[J]. 吉林中医药,2019,39(9):1128-1131. DOI:10.13463/j.cnki.jlzyy.2019.09.003.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