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字节同事圈的一位网友提问:500万的房加300万的现金,可以躺平了么?



对于躺平,很多人口头上嚷嚷着很厉害,但没有实际行动。原因很简单,焦虑担忧躺平后没收入,压力大。我记得“躺平”一词刚出来的时候我还在上高中,当时语文老师给我们印素材,说躺平是指一些低物欲低消费长时间待在家里无所事事的人。但是现在“躺平”似乎也开始内卷了,如果我没有上进心,对年底的评奖、评优、评职称、升职加薪不感兴趣,那我就是在“躺平”。

我理解的“躺平”是早上睡到自然醒,白天大部分时间在公园发呆。两三天去一次超市买点菜和日用品,偶尔和朋友或家人去爬个山。上面的躺平生活就是去年我从上家公司离职后,半年没有工作的状态。其实,真正躺平后,物欲会变得很低,除了每月的社保,生活费根本花不了多少。躺平后基本没什么社交,我能做到几个月不买衣服不买鞋,甚至连妆都不用化。

回到开头字节网友的问题,500万的房你要自主不能变现,300万的现金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我们可以结合多个数据源及身边自己、朋友的生活成本分析,大致估算下北京“躺平”成本。

一、基础生活成本估算。一线城市房子是成本大头,分为有房和无房。

1、无房者:租房成本占大头。以帝都三、四环单间为例,租金约2500-5000元/月;若需整租一室一厅,需3500-7000元/月

2、有房者:若是没有房贷,可以减去房租/房贷压力,但房子要预留物业费、水、电等,假设小房子,大概约500元/月。有房贷的话不在讨论范围,因为只要有大额负债,根本躺不平。

3、日常消费: 吃饭,以自给自足为主,一天30元,每月约1000元左右。交通以骑车和步行为主,偶尔远的地方坐公交、地铁,通勤需求小,大概100元左右。医疗/保险,没工作意味着自己要缴纳,需预留突发疾病或商业保险费用。其他一些额外开支:日用品、娱乐、社交等综合费用降到最低,1500元/月。

合计年支出:无房者约6万-12万元,有房者约4万-8万元。

二、北京躺平资金门槛。

500万是基准线。根据网上报道数据,“500万存款”被视为一线城市“躺平”的基准数值,但还满足以下条件: 1、无负债:无房贷、车贷等固定支出。2、极简生活:年消费控制在10万元以内。3、稳健收入:不管是通过理财还是副业收益可以覆盖生活中大部分开支。

躺平可以偶尔有,但不能作为颓废的理由。

有时,面对工作生活中的压力,我们一怒之下想躺平,但理智后发现躺不平。即便不工作,待在家里。身体的躺平不代表思想的躺平,真正的躺平是身心都放松。奈何生活成本越来越高,银行利息越来越低。社会的压力、家庭的期望,让我们无法真正安心躺平,特别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更是无法躺平。 有时我们也偶尔会有点梦想与追求,有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不甘心就这样躺平,想要逆天改命,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 于是,很多人就觉得自己陷入了一种量子纠缠状态:既卷不动,也躺不平。 每天早上,要从拥挤的地铁里出来,开始一天的忙碌,每天晚上,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还要继续为生活而操劳。

从思想上放过自己,能“卷”的时候不妨卷一下,觉得累了就“躺”一会,咱不和“卷王”拼健康,也不学“躺平大师”搞颓废。不为了“卷”而放弃生活,也不为了“躺”而放弃梦想,你就是人生的赢家。

作者:芳草清清;编辑:思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