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作为我国苹果主产区之一,凭借其独特的冷凉气候和充足光照,产出优质苹果。然而,苹果树腐烂病近年来在该区域呈高发态势,成为威胁苹果产业的重要病害。
据调查,西北苹果园中腐烂病病株率普遍在5%-15%,部分树龄较大的果园病株率高达50%以上,严重者出现整株死亡甚至毁园现象。该病由弱寄生性真菌引起,使苹果树皮层腐烂,影响营养物质的运输,造成树势衰弱、枝干枯死、死树。这就要求我们高度重视、防早防小,做好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治工作。
苹果树腐烂病发原因解析
(一)与季节年度的关系
病菌通常始于每年夏季,通过风雨传播侵入树体的死伤组织或衰弱部位,形成褐色坏死点。夏季虽为侵染期,但树体抗性较强,病斑扩展缓慢。秋季(7—9月)为次要高峰期,发病量约占全年的20%,此时病菌在树皮表层隐蔽扩展;而春季(3—4月)是主要发病高峰期,发病量占80%,因冬季树势衰弱、病菌活力增强,病斑在休眠期已向健康组织深层扩展,春季树液流动加速后病斑迅速暴发。
病斑扩展具有逐年累积性,每年以发病中心为起点,向四周扩展2~4倍幅度,沿枝干方向扩展速度更快。病菌在内皮层隐蔽侵染,导致病斑早期难以察觉,待症状明显时已造成较大危害。
(二)与树体部位和伤口的关系
苹果树腐烂病主要通过伤口侵入,发病部位以枝杈最为集中,尤其是夹角小于90°的枝杈(占39.8%),其次为剪锯口(占24.2%)、环剥口(占17.5%)及冻伤(占14.2%)等创伤部位,芽眼和病虫害引起的伤口占比相对较低(分别占2.4%。说明枝杈基部因长期受机械压力、光照不足或积水,导致皮层坏死,成为病害高发区。病菌通过伤口或衰弱组织入侵后,隐蔽扩展,最终引发病斑扩散。
(三)与品种抗性密切相关
富士品种 易感病,嘎拉抗病性较强;富士病株率平均达42.3%,显著高于嘎拉等抗病品种。
苹果腐烂病的两大症状
(一)溃疡型腐烂病
溃疡型腐烂病多发于早春树干及大枝树皮,初期表现为红褐色或暗褐色、水渍状、微隆起的圆形或长圆形病斑,质地松软易撕裂,按压后凹陷并渗出黄褐色汁液,伴有酒糟味。后期病斑失水干缩呈黑褐色,边缘开裂,病皮表面密生小黑点,潮湿时小黑点会喷出金黄色卷须状分生孢子角。
(二)枯枝型腐烂病
枝型腐烂病多发于2-3年生枝条,病斑边缘不清晰、无隆起或水渍状,初期迅速扩展导致枝条失水干枯。病斑大小2-3厘米至数十厘米不等,后期树皮干裂,病斑快速环割枝条致其枯死。
腐烂病的综合防治
(一)加强综合管理,增强树势
需以提升树体抗性为核心,通过科学管理增强树势。 具体措施包括:
秋施有机肥方面:结合增施磷钾肥及锌、硼等中微量元素,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树体营养贮备;
行间种草方面:如三叶草、紫云英等以培肥地力、调节湿度,并减少水土流失;
保叶保根方面:需及时防治蚜虫、实蝇等病虫害及冻害,冬春季对树干进行涂白处理,预防冻伤和日灼;
品种优化方面:应选择抗病品种(如嘎拉),避免易感病品种(如富士)单一化,合理密植与树形设计以保证通风透光,减少病菌滋生环境;
负载调控方面: 需合理控制果实产量,避免因过量结果导致树体衰弱,同时减少机械损伤,对剪锯口及时涂抹保护剂;
清除病菌方面: 果实采收后及时清园,扫除落叶,去除园内病死树枝和病虫枝,刮除粗老翘皮,及时清理从病树病枝上刮下的腐烂病树皮病屑并集中销毁。
通过以上措施综合施策,可有效提升树体抗病能力,抑制病害发生。
(二)做到定期检查及时治疗
小病疤划刀促愈合,大病疤彻底刮除至健康,涂抹戊唑醇、石硫合剂等药剂,并定期复查,防止复发。
(三)桥接
苹果树腐烂病疤较大时,采用脚接、苗接或双头桥接法,选取健康接穗连接病斑上下健康组织,恢复养分运输,促进树势恢复。
凤凰农资节丨西北丨西安
病虫无小事,细节定成败!通过农业、生物、化学措施的协同,既能保障苹果高产优质,又能守护生态健康。为了促进苹果产业的防控升级与绿色发展,7月30-31日,2025年凤凰农资节·西北站将于隆重举行。
携手电视台《小莉说农业》栏目,助力苹果产业的革新与未来,举行苹果新品种发展前景分析暨苹果科普知识大赛。 展会有多场苹果行业盛会,汇聚行业专家、科研机构与一线果农,共商苹果产业政策、 产业趋势、技术革新与市场发展 等核心议题,打造“科技+产业+生态”融合模式。诚邀业界同仁参与盛会,共享技术革新成果,共拓品牌价值,以科技创新驱动苹果产业绿色崛起,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