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讯 (主笔 何宜)一家高规格的酒店,竟然能评为历史建筑?南宁第三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引来网友一片争议。
5月7日,南宁市政府公布了南宁第三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建筑共有16处,包括有建于民国时期的解放路34号骑楼、位于中山路180号的原南宁红旗人民公社旧址、建于民国时期的苏宫村村史馆、位于广西烈士陵园内的烈士公祭广场等。
让人没想到的是,荔园山庄6号楼和10号楼、荔园山庄国际会议中心,也被列为两处历史建筑。
俯瞰荔园山庄
荔园山庄位于南宁市青山路22号,毗邻青秀山风景区,是一个集政府高级别接待设施、商务别墅、国际会议中心、高尔夫球场为一体的综合项目。
近年来,在南宁召开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等重要会议,主要领导均安排在荔园山庄住宿。所以,市民通俗地将荔园山庄将为“国宾馆”。
山庄“顺应山势、溶于自然”。分为四个功能区:国际会议区、别墅接待区、后勤服务区和高尔夫球场。工程于2004年竣工。
荔园山庄国际会议中心
为什么荔园山庄这两处建筑,会被列为历史建筑?
在南宁第三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表中的标注,荔园山庄6号楼和10号楼、以及荔园山庄国际会议中心的建筑时代为:改革开放后(1978年后)。荔园山庄6号楼和10号楼的建筑类型为旅馆和客舍建筑;荔园山庄国际会议中心的建筑类型为:文化娱乐体育建筑。
对此,不少网友不理解,认为虽然建筑物设计气派、大方、有特色,但与“历史建筑”不沾边,“历史”就是要经过岁月的洗礼。如果非要给建筑冠名,可以是“地标建筑”、“特色建筑”。
青秀山龙象塔
据了解,南宁第一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在2020年公布。在第一批46处名单中,有始建于明朝的青秀山龙象塔、建于民国的“三街两巷”骑楼建筑群、建于清代的扬美古建筑群、建于清朝的黄奇观进士屋、建于民国的富德村高桥。
一些市民觉得,可能随着南宁历史建筑保护名录的推进,可挖掘的建筑越来越少,所以门槛逐渐降低。如果真这样,情愿宁缺勿滥,要守住水准。
不过,另有一些网友的观点认为,历史建筑不等同于文物建筑。只要建筑有意义、有特色,不一定非要很长的年代沉淀,一样可以评为历史建筑。
广西民族大学校门
如建于1950年代的民族形式门楼牌坊——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校区东大门,建于1959年的南宁吴圩机场老候机楼,就入选第一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这些建筑不仅代表了南宁市独特的历史文化,更是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宝贵遗产。
扬美古建筑群
根据有关规定,入选历史建筑保护名录后,属地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对建筑进行宣传、保护、维护。
2008年国务院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规定,建筑物的保护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禁止占用保护规划确定保留的园林绿地、河湖水系,对历史建筑实施原址保护。
审核:杨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