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性逻辑与感性叙事的交织之下,设计师蔡佳恩构建了一个可控与随机并存的世界。他研发的模块化系统看似严密规整,但强烈的自我意识潜伏在一个个服装零件背后,穿着者也成为共创者,和他一同缔造有着无限可能的衣橱生态系统。
米白色双层透视抹胸、米白色双层开衩裙 均为J E CAI
当看到“有规则算法的模块化系统” (AMS,Algorithmic Modular System)时,我们很难想到,这样的术语竟然出现在时装语境当中。即便在不了解这个系统具体内容的情况下,也能感觉到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客观理性的气息,而这似乎与时装所赖以生存的故事、情感与想象背道而驰。
这样的“误解”,从蔡佳恩成立品牌J E CAI的那一天起就存在了。他还记得第一次在订货会直面买手时对方迷茫的眼神,虽然对此并不意外,但当自己耗费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参透了诸多理论,甚至自学各种数据库知识后,终于从无到有地建立了这样一个系统,而得到的大多是“看不懂”、“不理解”的反馈,那种落差还是让他感觉到些许挫败。
今时今日,这种情况仍然存在。蔡佳恩无疑选择了一条很难在短时间内从小众走入大众视野的路,甚至他觉得,很有可能“永远都不会是一个特别大众的状态”。但积极的改变也在悄悄发生着,在刚刚落下帷幕的2025秋冬季上海时装周上,蔡佳恩带着J E CAI在Tube Showroom接待买手、媒体和各界业内人士,阔别六年再次踏上上海时装周之旅的意大利知名时装评论人Angelo Flaccavento就是其中之一。在紧锣密鼓的行程中,他尽可能地出现在每一个秀场,也穿梭于showroom之间,亲身感受着中国独立设计师格局的变化。在我们的对话中,他对多位设计师都不吝溢美之词,却由衷表示:“然而,真正让我思绪翻涌的,是J E CAI那种井然有序却暗藏诱惑的美学。”
灰绿色薄纱拼接衬衫、灰色无领夹克 均为J E CAI
同样对J E CAI印象深刻的,还有VOGUE Business的资深潮流编辑Lucy Maguire。从伦敦远道而来的她,和Angelo一同在乍暖还寒的时节感受着时尚行业的回暖。她直言,蔡佳恩所建立的模块化系统,是她在模块时装领域内所看到的最自信的实践。“在上季男装周上,Issey Miyake和Yohji Yamamoto的系列都体现了服装的可逆性和模块化,模特在秀上展示着服装形态的变化。尽管这些品牌也推出模块化单品,但除了J E CAI外,我从未看到一个完整的系列中展现出这么多组合的可能性。”这既令她眼前一亮,也不免为这份珍贵的先锋性感到担心,“J E CAI有许多的市场教育和沟通需要做,如果能将品牌故事和理念清晰地传达给消费者,我相信他能走得很远。”
Tube Showroom的创始人则米拉在和蔡佳恩合作的几年内,经常收到这样如Angelo和Lucy带来的正反馈, “在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品牌寻求市场化平衡的当下,看到一个品牌仍然在坚持创新和实验性,是对于市场的一个很棒的鲶鱼效应。”她还记得第一次听蔡佳恩介绍品牌的模块化系统逻辑和未来的产品延伸时,感叹于很少有设计师在呈现品牌的第一阶段就已经花了几年时间先构建完整的体系。而如果把时间轴再往回拨一拨,这其实并不是蔡佳恩给她留下的第一印象。十多年前,则米拉帮另一中国设计师陈安琪做海外发布的公关工作,那时还在念书的蔡佳恩来秀场帮忙,则米拉就记住了这个“对于时装设计有着非常充沛的热情和梦想的同学”;而正式开启合作后,她发现眼前的仍是当初那个“死磕自己梦想和标准的同学”。
灰白色抹胸上衣 J E CAI
如果要说蔡佳恩这独树一帜的审美理念是什么时候初见端倪的,那大概也要追溯到其念书时期。儿时的蔡佳恩十分调皮,甚至到了家人觉得他有多动症的程度。于是,父母把各种艺术培训班塞满了他的时间表,希望能借此增强他的专注力。在“琴棋书画”的洗礼下,蔡佳恩对“画”情有独钟。在绘画这条路上深耕的过程中,他自然而然地渴望成为一名艺术家。但受到家乡潮汕地区的经商氛围以及做生意的父亲的影响,在抉择求学的专业时,他选择了艺术与商业的交集——服装。
黑色可调节吊带裙、黑色枪驳领大衣 均为J E CAI
男装还是女装?蔡佳恩没有怎么犹豫就选择了后者。他觉得对于爱买衣服的自己来说,选男装或许有点太理所应当,而他更想拓展自己并不了解的领地,也就是创意与表达空间更广阔的女装。在明确方向后,蔡佳恩开始着手准备留学申请材料,他仍然记得,当初递交的作品集可以说与现在的风格大相径庭。那时的他深受Hussein Chalayan、Lee Alexander McQueen等设计师的影响,把服装当作艺术表达的媒介,极尽夸张前卫之风。
在成功入学伦敦时装学院(London College of Fashion,LCF)的女装设计专业后,蔡佳恩的设计风格才慢慢发生了变化。他在毕业系列就开始做与西装解构相关的尝试,也更关注剪裁,把男装的技术带到女装之中,做一些更有结构感的东西。所以,可以说我们如今看到的J E CAI,在当时就已经显现出了审美上的倾向。但要说更系统的理论支持,则离不开其硕士期间在皇家艺术学院(Royal College of Art,RCA)的经历。
同样身处伦敦,蔡佳恩就读过的LCF、RCA,以及许多时装学子的梦想殿堂中央圣马丁学院 (Central Saint Martins,CSM),这三所院校经常被拿来做比较。在他看来,“ LCF主要是帮你摸清时装体系内的每一个部分,CSM教你如何在时尚体系中做一个顶端人物;而RCA则是让你做一个变革者,去改变、去挑战这个体系,最终跳出体系,并在体系之外建立新的体系”。
设计师蔡佳恩
在RCA的求学过程中,时装系主任Zowie Broach对蔡佳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Zowie在1997年成立了先锋品牌Boudicca。即使毕业多年,蔡佳恩对她仍印象深刻:“她是上世纪90年代俱乐部文化的塑造下成长起来的人,本身比较激进和理想主义,致力于挑战教育范式,对学生要求很高。” Zowie希望学生能够跳脱出为了设计而设计的框架,更加深入地反思自己的身份、价值观和审美取向,并将这份反思渗透进创作当中。蔡佳恩至今仍对Zowie每次的“灵魂拷问”记忆犹新,她最关注的问题就是:你这个关于设计、关于主题、关于方向的决定,跟作为设计师、创作者的你本人关联到底在哪里?这样打破惯性思维,打破创作对直觉的依赖,一针见血式的教育方式,也让蔡佳恩心中关于模块化设计的想法迅速深化。
灰色可拆卸枪驳领大衣 J E CAI
设计与本人的关联——蔡佳恩不断思考Zowie抛出的问题。他得出的答案,可以用“可控随机”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词语组合来形容。“我整个人的思维、我跟别人的关系、我向往的世界都是这个样子。我其实是宏观层面很理性的人,有明确的框架和边界,而在框架里边则如水般流动,具有随机性”,因此在构想自己的品牌时,蔡佳恩也希望它是可控随机的。“很多品牌跟顾客的关系是单方面灌输式的,就是我告诉你这种品位很好之类的;但我想要给我的顾客设定规则,在一定的审美方向下面又给予一定的空间”,于是在这个语境之下,模块化时装的想法逐渐生根发芽。
在念书期间,蔡佳恩不断建立自己的模块化系统。毕业后虽然选择先休息一段时间,没有立刻创业,但他同样也没有去别的品牌工作的想法。对他而言,上学期间在Alexander Wang这种成熟的成衣品牌和Claire Barrow这种独立设计师品牌实习的经历,已经足够他了解品牌的运作方式。除此之外,他笑称自己不想给别人的梦想卖命,“因为我自己本来就是自我意识比较强的人,有想法我就要自己去延展。”在这点上,先锋设计师Hussein Chalayan是他为数不多的参照系之一,“因为他在做的事情其实是他在做一手材料,很多设计师都是受到外界的启发,那相当于在做二手材料。但是我想做艺术家,我想做一手材料。”在了解到德国雕塑家Franz Erhard Walther后,蔡佳恩同样感觉到一种共鸣,“平时雕塑就是雕塑,但是他把界限给打破了,呈现具有互动性的雕塑,可以交互到不同层面,从而改变了作品跟观众的关系。”
灰色拼接拉链logo帽衫J E CAI
从Chalayan的一手材料,到Walther的互动性雕塑,蔡佳恩在2021年正式成立品牌J E CAI后,交出的答卷叫做“有规则算法的模块化系统”(AMS,Algorithmic Modular System)。他用1、10、100、1000四个数字分别代指系统(system)、主体(base layer)、配件(components)和额外配件(extra components),在同一系统内,只要在主体上利用拼合细节比如拉链或细扣把配件和额外配件组合起来,就能产生几乎无限的搭配可能性。以J E CAI标志性的西服夹克为例来进行拆解的话,主体是马甲,配件是三角形的肩部模块和下摆模块,额外配件是袖子。当你拥有了这些模块之后,夹克的长短、有袖抑或无袖都可以自己根据场合和喜好来进行组合。
这正是蔡佳恩想实现的“可控随机”——展现明确的审美取向,但穿着者又被给予很多的发挥空间,鼓励他们通过服装进行自我表达。在他心中,J E CAI的顾客群体是“具有反叛精神、有自我意识且乐于探索的人,但这个探索又不是那种浮于表面的尝试,因为它(AMS)乍一看好像很复杂,但是慢慢去读,会觉得越品越有东西”。
灰色羊毛半裙、灰色羊毛阔腿裤 均为J E CAI
在这点上,既是J E CAI的目标客群,又是合作伙伴的孙绮旋很有发言权。两人相识于伦敦,在她心中,蔡佳恩是个知行合一的人,他本人有一种让身边的朋友感觉到轻松自在的气场,而他的设计也让人感受到一种独特的能量。孙绮旋觉得AMS像是一个“开放的探索程序”,让服装不再是固定的形态,邀请大家走入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在这里,既可以展现自我,也可以找到同类。孙绮旋说,“我期待有一天,无论在世界哪个角落,当我看到有人穿着J E CAI时,我们能一眼认出彼此。也许我们会相视一笑,擦肩而过;也许我们会交换设计中的某个组件,让它带着彼此的记忆继续流动。”
而从一起工作的角度而言,孙绮旋同样深刻体会着什么是蔡佳恩口中的“可控随机”。在J E CAI 2024秋冬“超体”系列发布前,两人正好分别从柏林和伦敦搬到上海,前后脚开启了各自的双城故事。相似的经历也让首次的拍摄合作进行得十分顺畅,最令她感到弥足珍贵的,是“在拍摄现场每个参与其中的伙伴都感受到无言的信任和被看见,每个人都自发性地在自己的角色上做到极致”。随后进行的2025春夏“Per Aspera AD Astra”系列大片的拍摄同样让她难忘。在初期的头脑风暴中,刚听蔡佳恩描述这个系列的概念——谚语“循此苦旅,以达星辰”时,孙绮旋的脑中就瞬间勾勒出了视觉画面。她希望能达到一种通透的效果,因此没有设置过于复杂的布景,身后仅一轮圆月,柔和的光晕洒在衣服之上,地上散落光斑点点。在结束工作后,孙绮旋记录下了此次拍摄的感受:“三种场景三重心境,盼望‘看山又是山’后的直抵繁星。”用她的话来说,这些文字和视觉,都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
黑色拼接薄纱抹胸裙 J E CAI
现在的媒体与大众习惯以风格来划分设计师,新中式的火热自然不用多说;而J E CAI,或许是因为其考究的剪裁、廓形、面料以及低调沉稳的色彩,时常被归为静奢风的阵营。对此,蔡佳恩不置可否,但他觉得,两者背后对长期主义的追求确实存在着共性。时尚行业总是倡导大家将衣橱中的旧物好好利用起来,通过不一样的搭配带来全新的风格和感觉;而蔡佳恩所设计的这套AMS系统可以说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当你拥有足够多的零件后,就可以构建自己的系统,不断以崭新的组合方式赋予老的零件新生,这无疑是一种减少浪费、更加可持续的穿衣方式。
从2021年推出第一季至今,蔡佳恩不断完善的AMS系统已经逐渐成形。目前,除了常规系列的研发外,他也推出了新的男装系列和基础系列(Essential Collection),以拓宽产品的维度,触达更广大的人群。同时,他也觉得是时候从与零件和数据打交道的世界中稍微抽出身来,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在传播这一故事与理念上。说起对未来的展望,AMS系统被大家所接受和认可当然是第一位,在此基础上,蔡佳恩觉得或许未来这个系统及它的意识形态可以转化为一个平台,兼容更多的设计师、产品线、零件的种类,大家按照同样的底层逻辑来操作,共同构建可控随机的世界。而当这个“循此苦旅,以达星辰”的时刻到来之时,他自己或许仍在系统中深耕,或许将这个逻辑用在他同样感兴趣的家具品类上,也或许“功成身退”,探索别的有意思的事物……但这都不重要,因为系统存在的意义并不印刻在那些现存事物之上,而在于那些随机的、流动的、等待被点亮的可能性。他不执着于握住星火,而是展开信笺,让星火自成诗篇。
摄影:李茶Li Cha
造型:孙菁Vivienne Sun
撰文:陈欣颖Lexi Chen
发型:周学明Xueming Zhou
化妆:叶伟君Olly Yip
模特:陈瑜Estelle、Darina
制作经理:李都
执行制片:颜家兴Color Yan、王鑫Wendy Wang
时装统筹:Lenz34
造型助理:Tean、Keke
发型助理:阿木
化妆助理:坨坨tuotuo
制片助理:全昊智Quan Haozhi
器材提供:E3 Studio
设计: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