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全史
01
图片
图片
放在读者诸君面前的这部《大秦帝国 全史》写的是秦人从无到有,秦人族群从 小到大,从建立诸侯国到一统天下,又二 世而亡的历史。
秦人是传说时代夷、夏、苗三大族团 中的一个起源于东方的族群,商周时期其 先祖先后依附已经建立国家的商人与周人, 遂崛起于西方。春秋战国时期秦人通过武 力征服兼并其他族群,开疆拓土,从一个 蕞尔小国扩张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秦王正 只用短短的 13 年就并吞六国建立了前无 古人的大一统帝国。秦人族群从小到大的 发展历史完整地演绎了“部落—部族国家—领土国家—帝国”这一独特的中国式国家起源与发展之路, 但是如 此不可一世的大秦帝国只维系了 15 年就迅速灭亡了。
秦人从一个小小的部族起家历经数百年最终扫平六国,建立了 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帝国,靠的是强悍的武力与野蛮的杀戮。他们缺 质少文,除了石鼓文以外,几乎没有留下什么值得称道的遗存,在 后来形成的汉文化中可以看到楚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的因素 与遗产,却罕见秦文化的建树。秦人究竟给后世留下了什么,是值 得我们思考的。
秦帝国虽历二世而亡,但是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建 立的集权专制制度却被汉王朝继承,当代学者所谓“秦制”乃是秦 人留下的最大的遗产。从秦至清,秦制不仅被沿用了两千多年,而 且这种以皇帝独裁为特征的专制体制被发展得越来越极端。
秦王朝灭亡之后秦人融入汉人之中, 从此不再独立于世。秦 人没有用文字记载自己的历史,除了司马迁的《史记》中有《秦 本 纪》 和《秦始皇本纪》以外,也没有人再专门去记载秦人的历 史。尽管秦始皇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在二十四史中却只有《汉 书》与《后汉书》而没有《秦书》或《秦史》。为了弥补这个缺陷, 马非百先生以半生之力收集关于秦人的史料,于 1982 年出版了 76 万字的《秦集史》。不过严格地说, 《秦集史》只是一部史料集, 并非系统秦史,而且受作者写作初衷和时代限制,该书搜集的史 料基本是传世史料,百余年来(特别是近几十年来)丰富的涉秦 出土资料并没有收入。
这部《大秦帝国全史》虽然是一部通俗的史书,但李阳先生的 写作态度认真严谨,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在参考传世文献的基础上运 用了大量金文、简帛书等新出土资料,在全面讲述秦史的同时还补 充了若干文献失载的史事,订正了一些传世文献和历史研究中的讹 误, 一定程度上可以补秦史之缺。李阳是我的学生,我在课堂上教秦人、秦国、秦朝历史的时候,由于课时的限制,只能讲一些线索 与梗概,而他的这部书写得有血有肉,图文并茂,读他的书比听我 的课更有趣味, 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 青出于蓝胜于蓝。作为老师, 我感到无比的欣慰。
二十四史大多是由宰相领衔的史官写就,他们都是御用文人, 写史自然要为朝廷服务,既要歌功颂德,又要为尊者讳。私人写史 如孔子著《春秋》,因为他有明确的政治目的,所以也不惜使用委 婉的“春秋笔法”而不敢秉笔直书。
《大秦帝国全史》 一书秉持客观论史的态度,在对秦人早期颠 沛流离的艰辛历程表示怜悯,对秦人质朴、勇敢、坚韧、务实的性 格予以赞美,对多代秦君励精图治最终统一中国的功绩进行肯定的 同时,也揭露了秦文化中忽视文教、迷信武力、好大喜功、漠视人 命的重大缺陷,剖析了自商鞅变法至秦朝统一进程中逐步形成的“秦 制”的负面作用, 对秦政权统治下倍受愚弄压榨的黔首报有深切的 同情,对近年来一些小说、影视剧过分拔高秦朝和美化商鞅、秦始 皇等历史人物的错误倾向有一定的纠正作用,有助于读者客观公正 看待那段历史。
人类的历史从本质上说就是社会史、文化史。无论中外, 国家 的产生都只有几千年,所以国家的历史远远短于社会史、文化史。 而王朝只是占有国家的统治集团与管理机器,并不能等同于国家。 中国古代的二十四史基本是王朝史,其内容主要是政治史,缺乏社 会史与文化史内容。《大秦帝国全史》 一书显然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能站在国家、人民而不是王朝、帝王将相的立场看待问题,并在书 中叙述或提及了石鼓文、《诗经 秦风》中的若干篇章、战国诸子 的若干主要思想、先秦至秦朝人口管理制度、土地制度、水利成就 等文化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内容。不足之处在于,可能由于该书创作 构想、主线等的限定, 上述方面篇幅相对政治、军事内容依然较少。
希望今后书写秦史或其他朝代历史的人,能够将更多笔墨付诸作为 国家主体的社会与人民。
中国先秦史学会第六届理事
叶文宪
2024 年 5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