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景迁
“中国近代史不该是‘西方冲击-中国反应’的被动剧本,而是一场绵延百年的主动突围。”
耶鲁大学历史系教授史景迁曾这样评价徐中约的《中国的奋斗》。
这部被斯坦福大学列为东亚研究核心教材的巨著,用60万字撕开西方中心论的滤镜,以中国本土视角重述1840-1949的激荡岁月。
读完你会震撼:原来我们教科书里没讲透的真相,都藏在这本书里。
徐中约
❶ 打破“百年屈辱”叙事:中国人不是被动挨打的木偶
徐中约用大量未公开的外交档案证明:
- 鸦片战争前夜
两广总督林则徐已组建中国首个“海防情报网”,甚至掌握英军舰队补给线细节
- 义和团运动
京津地区民众自发破坏铁路时,直隶总督袁世凯在奏折中直言:“铁路乃西人蚕食之刃”
-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爆发当天,孙中山尚在丹佛餐馆洗盘子,革命党人真正依靠的是地方士绅武装
武昌起义
✨ 书中金句:
“把晚清描绘成‘沉睡的巨人’,是对数千万觉醒者的侮辱。”——历史学者 章开沅
✨在废墟上造新城:近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方案”
徐中约打破“全盘西化”的迷思,揭露被遮蔽的本土智慧:
✨洋务运动暗线
江南制造总局不仅造枪炮,更翻译出版《化学鉴原》等2000余种科技著作,培养出中国首批工程师
✨立宪运动秘辛
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虽被斥为“假立宪”,却首次确立“主权在民”原则,比日本明治宪法早两年
✨抗战经济奇迹
1938年西南联大南迁路上,师生用滇缅公路运输的不仅是物资,更有5000箱故宫文物和2万册古籍。
西南大学南迁
颠覆认知的数据
抗战期间,大后方工业产值增长180%,重庆炼钢厂的轧钢效率竟超过同期日本八幡制铁所!
❸ 被遗忘的“沉默大多数”:小人物如何改写历史
徐中约用显微镜观察历史褶皱:
✨“宁波帮”买办
虞洽卿在1920年代创办宁绍轮船公司,用商业竞争打破英资太古洋行垄断
✨山西票号
乔致庸发明“汇兑银票”时,欧洲银行体系还在用实物黄金结算
✨乡村建设派
梁漱溟在邹平搞“乡农学校”,比晏阳初定县实验早五年实践“乡村振兴”
震撼场景:
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茅台酒因无人问津被摔碎在地,酒香引得外商抢购——这个真实故事,比“怒摔酒瓶”的营销梗早了整整百年。
推荐《中国的奋斗》
一本超级精彩的书 ——《中国的奋斗》。
✨为什么今天必须重读这本书?
当“历史虚无主义”混淆视听,《中国的奋斗》给出清醒答案:
- 文明韧性
从林则徐到袁世凯,从张謇到卢作孚,近代精英始终在探索“非西方现代化路径”
- 制度实验
清末新政中的“预备立宪”、北洋政府的“联省自治”,都比后来的激进改革更富弹性
- 文化自觉
辜鸿铭翻译《四书》时坚持用“中国语法”而非英语句式,这种语言保卫战至今仍有启示
学者锐评:
“徐中约撕开了‘落后就要挨打’的伪命题——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时,江南制造总局已能生产马克沁机枪。”——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吴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