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第二次战役落下帷幕,美军的圣诞攻势被挫败,
东西两线一路退却到三八线一带,西线的一部美军更是因为在一周时间内疯狂撤退二百五十公里而举世闻名中,三八线陷入了对峙。为了给中国施压,十一月三十日,杜鲁门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出了一句令全世界瞠目结舌的话,美国一直在积极考虑使用原子弹。这个消息如同一枚重磅炸弹,彻底引爆了全世界。在其他国家看来,此时。在中国应该无比恐慌,毕竟原子弹的威力太过恐怖,但我们的领袖就笑了笑说了这样一番话,这是一种动和一种赤裸裸的核讹诈。
不要说苏联已经掌握了核武器,就是对于日本来说那对我们也没有义务事先通知对方,让对方先做做准备呀。说来说去,这种做法的实质就是威胁和恐吓,真正感到恐慌的不是中国,反而是英国实际上在朝鲜战争爆发后,就有一部分欧洲国家他们认为苏联军事威胁的重点是欧洲,但美国人却疯狂的把他们拖入到了朝鲜的泥淖,就会严重削弱欧洲的防御力量,威胁到欧洲的安全。
上百名工党议员联名上书英国首相,
其中就包括了前首相丘吉尔坚决反对在任何情况下使用原子弹。为此,首相亲自飞往华盛顿与杜鲁门会面,开展为期三天的会谈,充满了严重的分歧。英国方面希望采用阴柔政策,通过谈判使联合国军撤出朝鲜,甚至可以让新中国重返联合国,在美国却坚持教训一下中国。停火是可以的,但是放弃韩国。新中国重返联合国就没得谈。这期间,陆军参谋长奉命飞往朝鲜了解战况。虽然平壤已经在十二月六日被解放,但整体形势并不像麦克阿瑟说的那样严重。
美国如果不死守汉城,完全可以在韩国大部分地区坚守下去,
这个喜讯传回美国高层,高层认定美国不会被逐出朝鲜。于是有了底气的美国人一手扩军备战,一手准备和谈。十二月八日,美英发表会谈公报,玩起了和平讹诈,声称通过和平手段来达到联合国在朝鲜的目的,同时也威胁中国。如果不接受和谈,那就要由世界各国人民通过联合国来决定怎样才能最好的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原则。然而就在美英高层紧张的讨论战争下一步走势的时候,迈克阿瑟就还在不停的添油加醋。他先是十二月三号跟美国政府发来战报,而朝鲜战场的形式说的一片黑暗,除非积极的迅速的采取行动,不然胜利的希望是渺茫的,而实力不断被消耗,一直最后全军覆没,那是可以预期的,但一转身又公开宣称圣诞攻势后,中国人突然进攻的计划是成功的,否认是因为他命名联合国军有过三八线。
毕竟是过了中国边境导致中国参战,他反对把有计划的撤退说成是溃败,最后还不忘指责。
由于美国政府束缚了他的手脚,禁止他越过鸭绿江打击中国军队,他导致了目前的局势。麦克阿瑟的这些举动令杜鲁门十分恼火,但民主党的杜鲁门看来,麦克阿瑟表明了他正在跟共和党有来往,这无疑触犯到了杜鲁门的不满也越来越强烈。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对停战谈判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中国提出了五条原则,一所有外国军队撤出朝鲜。二美国军队撤出台湾海峡和台湾岛。三朝鲜问题应由朝鲜人民自己解决。四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参加联合国并从联合国,逐出蒋介石的代表,中立国因为杜鲁门扬言要使用原子弹,开始担心自己的安全。
于是在美英发表和平声明的第二天,印度为首的十三国递交了朝鲜和平方案,其核心内容是倡导和平。根据十二月七日印度向中国转交的备忘录,十三国提案希望先停火再谈判。对此还有一个说明,如果中国不越过三八线的话,则将获得这些国家的欢迎和道义上的支持。
这个提案看似友善,但却存在着致命的要害
就是先停火谈判,这恰巧能给美国提供一个正急需的喘息机会。同时当你美国人在解放战争时期,曾经使用过先停火在谈判的方式来进行调停,然后背地里又帮助蒋介石运送兵力,补充武器。这个亏我们曾经是吃过的。针对这个问题,中国找到了一方代表,提出了四个尖锐的问题。为什么十三国不反对美国对朝鲜,对中国的侵略,为什么十三国宣布从朝鲜撤出一切外国军队?为什么美军打过三八线的时候,十三国不讲话。
说白了当年美国人打过来的时候,你们什么都不说。现在我们要越过三八线了,你们去提出停火,而且。美国要求停火对中国已经取得的军事优势釜底抽薪。这个提案就把立即停火放在最前头。美国被中国军队打疼了,就首先要求中国撤兵,当然不公道。十二月十一日,杜鲁门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确定接受停火的原则是不得是美军处于军事上的不利地位,不得富有政治条件,应在停火前谈妥挺火的。细节由联合国监督停火之后,
杜鲁门发表演说,宣布全美进入紧急状态,
表示美国愿意谈判,但绝不向侵略屈服,绝不姑息共产主义势力的巨大威胁,随即成立战时动员机构,国防动员局。扩军一百万,美国现役军队由二百五十万增至三百五十万。就在一年时间内把飞机和坦克的生产能力扩大五倍和四倍以上,并配合实施工资物价管控等手段,以服务于军火生产供给。这些行为摆明了就是要在朝鲜放手大打、长期打,毫无和平解决的迹象。针对美国的行动,中国的回应十分明确,先停战后谈判的做法是虚伪的,情侵占中国绝不同意。关于这段历史,目前存在很多观点。
有人认为这时候选择停战是最好的时机。
那么关于这一点会在后续会进行阐述。一九五零年十二月,朝鲜战争的前景呈现出一片扑朔迷离。志愿军方面虽然在第一次第二次战役均取得了胜利,但由于联合国军的大规模撤退和中国军队的追击,使得志愿军薄弱的后勤补给线越拉越长。我军内部此时也尚未形成系统的后勤机构。抗美援朝时期,美军平均十三名后勤人员共赢一名士兵。志愿军一个后勤人员就需要供应几百名士兵的需要,加之志愿军的前进过程中,经常要穿越上百公里。的无人区,解放战争时期非常有效的部队各地解决吃饭问题的办法也根本行不通。国内运量仅能满足部队最低需求的四分之一。最后靠朝鲜政府发动群众在解决了一时之需。
战士们的食物主要,缺乏维生素的炒面,打起仗来经常处于饥饿的状态进行冲锋。
同时志愿军作战行动几乎都是靠步行残酷的战斗。刚一结束,就顶着极度的疲惫下,奔赴下一地域奔袭转进途中,为了躲避敌机轰炸,往往走的都是险峻的山路,更加剧了士兵体力的消耗,再加上御寒衣物和弹药的短缺,指挥官的彭德怀非常了解这个情况,他向中央发了电报,提出部队休整和不越过三八线。的考虑中央的回应则是要越过三八线。因为当前美英各国正要求我军止步三八线,此我军必须越过三八线,否则将给政治上带来很大的被动。军事角度上来看,志愿军补给严重短缺,官兵极度疲惫,敌人有生力量损失不大,选择进攻存在诸多不利。
但从政治上的角度来看呢,中国军队必须越过三八线,哪怕仅仅一步,
战争永远都是政治的延续,这让要打必须打,不得不打。一声令下,志愿军六个军不顾疲劳,冒着漫天大雪,出现在了三八线前。而联合国军方面也正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动。由于第八集团军指挥官沃克中将因车祸身亡,陆军副参谋长李奇微奉命前往朝鲜战场,指挥第八集团军志愿军最强大的对手就此登上历史舞台,刚到前线,李奇微就大力整治军纪,撤了步兵二十七师二十四师、骑兵一师师长等一大批不称职的军官,将战术思想由占领阵地调整为不断进攻。
他说阵地的得失并不意味着赢得或失去这场战争。最重要的是把敌人杀死。今后的联合国军纠集了十三个师,在三八线二百五十公里正面六十公里纵深竖起了a b 两道防线,麦克阿瑟下令绝不后退一步, 阵地共存亡,志愿军此时也已经进入了攻击地域,完成了兵力部署。
志愿军共集结六个军二十三万人,在朝鲜人民军七万人的配合下,对敌进行分割包围分碎裂,信号弹划过血液,志愿军上百门火炮发出怒吼,猛烈迸发的火光红透了夜空,仿佛炸裂的烟火,迎接着新年的到来,天崩地裂的巨响瞬间。打破了战场上的宁静,这样你的炮火准备开始了,这是志愿军入朝以来规模最大、火力最强的炮火,准备共持续了二十分钟,炮火引爆了联合国军埋设的地雷,连绵不断的爆炸,令整个大地都震颤起来。
碉堡栅栏铁丝网的残骸碎片飞向空中,江北的志愿军战士血脉贲张,
有着尖锐的冲锋号划破天际全线发起了冲击,在志愿军一波又一波的冲锋下,第九军终于在江对岸撕开了突破口,向着南岸纵深推进。最后三十八军、四十军也冒着猛烈的炮火和雷场突破了防线,三十八军的突破过程中出乎意料的遇到了本应在二线防御的美军,原来竟是一线的韩军溃败过快。导致三十八军突破过于顺利,不知不觉已经到达了美军的防线。
这在右翼纵队突破的同时,四十二军以猛烈的攻击迅速占领了相对高地六十六军主力也在一个半小时后突破了当年敌人的防线。随着一九五一年元旦联合国军在三八线上的第一道防线全线崩溃,在零下二十度的气温志愿军官兵涉水渡河。越过无数雷场路,冒着密集的子弹,一举突破了联合国军的铜墙铁壁,这是一场罕见的艰苦战斗,是志愿军用钢铁意志而创下的又一个奇迹。
美军战士这样对中国军队发动有力攻势,已经在美军防线上撕开巨大的战役缺口,
是以顽强著称的,联合国军完全崩溃,并严重威胁了通往美第八集团军全部战线的重要补给线。一日凌晨,志愿军已经突破到与美军防御的第二道防线,在突进过程中,四十二军124师三七团四连,以一个连的兵力击溃了一个营的韩军。同时,左翼的六十六军冲破敌人设置的重重火力,协同四十二军歼灭了韩二师三十一团,负责汉城正面防御的韩军精锐。韩1师在三十九军强渡临津江不到一个小时就陷入肉搏。当敌军溃败时,指挥部后撤七十公里推进汉城。因为韩军撤退速度过快,美军英军因此遭受到了严重损失。三日凌晨,三十九军116师三四七团到达了距离汉城三十公里的。通往汉川公路的一个重要三岔路口,占据这里就可以切断联合国军南撤的退路,根据情报驻守此处的是韩军部队,在战斗一开打当时志愿军才发现,他们面对的不是韩国人,而是参加过诺曼底登陆的英军精锐,在飞机的掩护下,英军集团阵地发起了猛烈攻击。
没有防御工事,将军士兵只能在泥水中抗击的英军的一次子猛攻,弹药很快打光了。
但只会说送弹药的官兵全部战死在路上, 这是从红军时代就一直走来的部队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激战中,指导员牺牲了,接着排长们全部牺牲,最后连长也倒在了血泊中,牺牲前,他将指挥权交给了司号。此时阵地上只剩下十三名士兵,数次激战后只剩七人,把最后的弹药干粮分给了大家,静静的等待着最后时刻的到来。随着六辆坦克的炮响,英军发起了最后一次冲击阵地,仅存的七名中国士兵一跃而起,高喊着杀向英军开火,正其跑到阵地最高处,站在那里,用尽力气吹响了自己的冲锋号。英军竟然停止射击,大祸临头的向后奔跑。
这一幕让志愿军士兵无比奇怪,一边吹着军号嘴角吹出了血,把敌人赶到了公路上。这时我军增援部队及时赶到歼灭一个营。
志愿军几乎全部伤亡的代价在至高点坚守了一天一夜,击退了敌人七次,进攻,毙伤两百余人, 一月三日,联合国军已经无力的汉城重新组织防御。麦克阿瑟下令部队放弃汉城南侧,李承晚下令迁都。为了不给志愿军留下任何补给,美军点燃了五十万加仑的航空燃料。当晚加仑的凝固球大巨大的火焰和浓烟久久笼罩着这座一百五十万人口的城市。四日傍晚,志愿军进入汉朝,步入汉城。纪律严明的守护着朝鲜半岛上的两个重要城市,平壤和汉城各有二百四十门火炮,鸣放二十四响礼炮庆祝对汉城的占领。正经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
近代以来的漫长战争史中,这是中国士兵第一次攻占一国的首都。
攻占汉城后,志愿军乘胜进军仁川。第三次战役发起至今,中朝三十万官兵冒着狂风暴雪,在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中流血牺牲,忍饥受冻,八昼夜不间断攻击化战线向南推进了八十至一百一十公里,兵锋直指三七线,此时得知占领汉城消息的国内民众无比高兴,志愿军官兵士气无比高昂。很多人认为我们无比强大,我们已经胜利的思想在军中迅速蔓延。面对这一场景,本应高兴的彭德怀就十分紧张与焦躁。在他看来,有些人只知道我们打了胜仗,却不知道我们取胜的代价和困难。解放的汉城就这样搞,要是丢了汉城怎么办。在实际上,正如彭德怀所忧虑的,志愿军入朝三次战役打下来,部队伤亡巨大,不少部队的兵员数量减少了三分之一。
面对联合国军现代化武器装备,志愿军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前赴后继,一不怕牺牲的精神。朝鲜战场每一次战斗的胜利也都是用年轻士兵的生命和鲜血换回来的。彭德怀认为一三次战役中损失的联合国军主要为韩军,美军几乎是不战而退,实际上这是按计划进行的。大规模机动战场上出现这种大规模的撤退,往往是有计划的大规模反击的前兆。历史证明李奇微正是这么想的。
但此时志愿军继续南进,将落入在三七线,以逸待劳的联合国军的圈套暴露侧翼。
同时美军也可以从东西两侧海岸实施登陆,志愿军将陷入灭顶之灾。彭德怀断然命令志愿军自八日起停止追击,严阵以待,防止反扑,这次第三次战役宣告结束,志愿军伤亡五千八百余人,毙伤俘敌一点二万余人,占领汉城,将战线推到三七线附近。得知停止追击消息的苏联驻朝大使十分不满。他向斯大林指责彭德怀是军事上的保守主义,但斯大林却对彭德怀在朝鲜战场上的作战指挥和志愿军的英勇表现了由衷的敬佩和赞赏。
金日成对停止进攻的指令更是想不通。一月十一日,他与彭德怀进行了会谈,极力要求继续进军,彭德怀表示那只好你们人民军自己南进,金日城却承担不了巨大的伤亡,彭德怀说,不是说我一南进美军就会后退吗?那么这种前后矛盾的说法我很难理解,因为中国士兵的生命同样宝贵。
朝鲜战场在此处,可能麦克阿瑟会迎来怎样的风波?志愿军最大的对手李奇微又会有怎样的行动?咱们留到下期!
本文由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