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印巴空战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在空战对决之外,咱们也讲点“题外话”。

首先,就印度军队来说,实际上是“先下手”的一方;因为冲突的导火索——克什米尔枪击事件笼罩着很多“谜团”,但印军在事发后立即进行了军事部署,并且在5月7日实施了一次战役级的空中联合作战行动。

这种级别的联合行动并非临时起意,实际上是印军数年来演练成果的展示;而除了出动战斗机之外,还有相当数量、型号的无人机参与实战,特战、防空等单位亦参加了行动。

印军整个战役的筹划、实施,显然是有备而来,这个“备”肯定不是准备十天半个月的“备”。

而且在军事行动开始前,印度有意识地加强了信息管制,使得网络上流传的印军调动视频极少。

反观在巴基斯坦方面,对于印军可能发动军事行动,是比较焦虑的;而在军队调动方面并未有意识地进行管制,所以其向前线调动的装备型号以及部队番号如果印军专门搜集研判的话,是很容易判别的。

因此印军这边,从上到下是真的打算对巴基斯坦实施一次“外科手术”式的打击,既报当年“喝茶哥”之仇,也检验下如今印军的联合作战能力,更令两国的民心士气此消彼长。

简单地说,印度是做好了准备来秀这一把,并且相关的工作做得甚至比较完备。



但印度千算万算没有算计好的是——“大人,时代变了”,巴基斯坦空军几年来所引入的“中械”装备以及体系作战的威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印军的预估。

印军是在轻敌的状态下作出一系列军事部署的,反倒巴军不仅手里有成体系的装备,还频繁出国磨炼技能,从而得到了更高段位的强化。

由此尽管就整个巴基斯坦来说,国力、军力弱于印度,甚至就印军可能的军事突袭表现得很焦虑,但空军这边是有底气的。

结果印军的机群刚发动对巴基斯坦的地面打击,对面的PL-15E就劈脸打了过来,被击落的战机可能连遭遇什么状况都不清楚就被干掉了——这跟2019年空战中“喝茶哥”阿比南丹中校的情况差不多。

但因为印军战机都是在己方空域被干掉的,所以起码不用被抓去“喝茶”,而且便于己方控制残骸。

可对印军来说,知道战前管控信息的重要性,算个好消息;但坏消息是,它不知道战时的信息也得同步管控——或许也知道,但因为被打得过狠,完全发懵,六神无主了。

否则以印度人的脾性,它要是真能在第一时间就把残骸封锁掉,一点有效信息都透不出来的话,那么它是干脆不会承认有损失的。

甚至直到现在,一系列的残骸证据都摆出来了,你看印度人愿意承认损失吗?

但你不承认没关系,残骸证据摆出来了,而且还是看热闹的印度人自己发出来的。

当然,看热闹的印度人未必知道这就是自家战机的残骸,也不会多想发出的图像信息会成为“证据”。

由此,因为印军信息管制的疏漏以及围观老百姓“看热闹心切”,各个坠机点的信息没能全捂住。



尤其是最重要的阵风战机的残骸,现在之所以能被锤死就是因为导弹及挂架残骸、发动机残骸、垂尾编号/国旗色标志残骸都出现了,其中后两者都还是大白天拍到的。

凌晨两点坠的机,为啥能在大白天还拍到呢?

因为不知道什么原因,印度军方的人员是在天亮后才抵达现场的;此时最早一批视频图像已经发出去了,而且因为残骸散布区域大,封锁点又有限,所以“漏网之鱼”溜得太多。



要知道,坠机点其实距离最近的印度空军基地不到20公里,但空军的人就是几个小时后才到。

而最先抵达现场的是当地爱看热闹的老百姓,大半夜听到爆炸后就出去查看,最早的坠机现场信息就是这批人发出来的。

但是这第一批有幸目击到阵风战机残骸,也是不幸的一面。



因为战机残骸随后便发生爆炸,将忙着拍视频的一群人炸倒,其中一位名叫戈文德的农民因爆炸而亡,另外还有9人受伤。

由于不清楚飞行员的状况如何,所以戈文德是目前因阵风战机而死掉的第一个印度人;而且这哥们甚至还不是当地人,而是临近哈里亚纳邦来这里割麦子的“麦客”。

结果,就因为半夜的一声爆炸、一团火光,惊起了自己的好奇心,随后送出了一条命。



现在的印度官方,有两大恨,其一是恨自己为啥没能早点抵达现场,封锁了消息;其二就是恨这帮最早围上去的老百姓,乱拍乱发,结果把证据发出去了。

所以本次行动,印军起码从主观意愿上是吸取了上次跨境作战的教训,就在本国空域待着,后续出现意外也好收拾。

但没想到出现了碾压局,心理防线全崩了。

结果现在就搞得比较被动,只能发动惯用的信息污染来搅浑水了,这种信息战的强度之大、下限之低已远超俄乌、巴以战事,大家应该能感觉到些许。

但因为阵风的实际折损关系重大,印度后续必然还有行动,目前看到的无人机攻势只是其一,印巴这波到底能打到什么程度,还需拭目以待。而在关注战事之外,本文所提的信息管制和信息污染,亦应值得注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