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芳菲尽,研讨正当时。2025年4月29日下午至30日,由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主办,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附属滨水学校承办的“2025福建省中小学美术学科教学研究基地学校(县)研讨活动”云端共研顺利举行。




据企媒创氪获悉,本次研讨活动围绕“备、教、学、评一体化”中心任务展开,第五批基地校成员、基地校所在设区市学科教研员、基地校所在县区及教研基地县教师代表及特邀代表齐聚一堂,通过观摩课展示、专题分享、案例剖析与经验交流,共探基础教育美术学科教学实践研究工作。
4月29日下午,第五批福建省教学研究基地学校的教师代表通过线上平台展示了四节精彩的美术观摩课,分别为: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附属滨水学校陈希青老师执教的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8课《我设计的服装——水拓流彩,汉服寄情》、厦门英才学校吴天宇、尤云龙老师执教的初二学科融合课《一张纸的可能——从平面到立体》、福州第四中学郭维奇老师执教的湘美版高中设计模块第三单元第三课我们期待的环境之《理想的校园空间》与松溪县实验小学郑蓉榕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文物修复师》。四位老师以“备、教、学、评一体化”为核心,巧妙设计课堂环节,从目标设定到动态评价展示了美术课堂的深度与灵动。
4月30日上午,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附属滨水学校周畅校长向全体与会代表分享了以《构建美育生态,培育时代新人——滨水学校美育工作全景介绍》为题的学校美育工作介绍,周校长从学校概况、美育生态构建、师生成长三个方面出发,系统地阐释了“若水文化”背景下的学校办学理念、环境浸润、美育浸润、课程体系、课程载体、资源整合与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新路径。
企媒创氪注意到,滨水学校李新喜老师则通过《基于备教学评一体化的“双轨三位四阶”学校美育实践研究》,展示了基于数字化平台构建的“备、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模型,李老师从“研制评价工具、完善评价模型、学科资源整合”三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了数智化背景下教师备课、教学、学习、评价环环相扣的实施路径。
集美区教师进修学校美术教研员高艺玲老师进行《备教学评一体化“1+2+3”区域教研模式的美术学科实践》专题讲座,围绕教研主题、教研方式、评价体系,分享了厦门市集美区中小学美术教学经验。通过分层培训机制整合专家讲座、理论书籍及网络资源,系统推进区域教学研究与理论学习,并以备课、教学、研课、评价全流程为抓手深化美术实践研究。该模式从模型建构到实践落地,构建了“理论-实践-评价”的闭环体系,有效地打破了校际壁垒,助力美术教师专业成长,为区域教研模式的革新提供可借鉴的实践范式。
紧接着,第五批教学研究基地学校负责人厦门英才学校朱黎兵老师、福州四中谢念群老师、南平高级中学张佳雯老师、南平松溪县实验小学郑蓉榕老师,依次汇报本校“备、教、学、评一体化”相关研究进展、学校建设工作及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围绕研究方法与实施路径,结合课程设计、课堂实践、评价创新等展开分享,涵盖理论模型、行动案例、跨学科策略及分层评价等内容,共同演绎美术课堂“备、教、学、评一体化”的精彩实践。
鼓楼区美术教研员蒋云老师代表鼓楼区基地县作“美术学科基地县备教学评一体化经验及案例分析”交流汇报。据企媒创氪获悉,蒋老师以《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理论基点,紧扣一年级新教材特点,通过呈现与解析基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美术大单元课程案例,他从教材解构、目标设定、评价设计到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等维度,为一线教师勾勒出清晰的备课与教学行动框架,为区域“备、教、学、评一体化”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本。
4月30日下午,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美术教研员郑杰才老师以《基于素养目标导向“备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探索——以厦门市小学美术区域主题教研为例》为切口,以厦门市小学美术学科为试验田,剖析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三多三少三无三化”的典型问题。郑老师向大家展示了一线教师们的教学实践与探索,并构建了“规划-培训-教研-建模”四维策略,从区域层面构建起环环相扣的改进路径。为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助力国家课程与艺术新课标有效落地,构建“教学评一致性”的美育课堂提供了思路与方向。
厦门市集美区乐安中学的陈慧真老师如同一位课堂实践的“摆渡人”,通过《基于新课标理念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践》的汇报,她以理论为锚、课例为舟,沿着“教材解析-目标定位-设计重构-评价创新”的航线,展示了从“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的落地转化。通过鲜活案例全景呈现从理念转化到课堂落地的实践范式,为核心素养导向的美术教育提供可操作性指引。
福州市聋哑学校李朝霞校长化身为特殊学生美育的“守护者”,通过《共筑随班就读,铺就特殊儿童成长之路》的汇报,将大家的视野引向一片需要特殊光照的园地。李朝霞校长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深度剖析了美育对特殊学生发展的特殊意义,构建起“短中长期目标相衔接、学科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探索、评价反馈措施落地”的支持体系。用真实课例证明:美育不是奢侈品,而是照亮特殊生命的火种。她的分享让与会教师重新理解了:真正的教育公平,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艺术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调色盘。
活动尾声,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黄丽丽副主任做了总结发言:本次线上研讨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在主体维度上,校长群体的顶层设计、市区教研员的专业引领与一线教师的实践智慧形成立体对话;在实施维度上,理论建构与课例解析形成双向反哺;在价值维度上,教育公平诉求与质量提升目标达成动态平衡。如何聚焦“优质均衡”时代命题,从“备、教、学、评一体化”的角度出发,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既是检验美育实效的核心标尺,更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着力点。
本次省级美术教学研究基地校和基地县专题研讨活动顺利收官,集中展示“备、教、学、评一体化”创新成果研究及实践,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了实践支撑。依托“以评促教”理念指引,我校将持续推进美育工作从经验型向数据驱动的科学化转变。耕耘自有繁花,笃行终至千里。(来源:厦门滨水学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