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马雪亮:和“时间赛跑”的高铁追梦人
工人日报-中工网通讯员 史东亮 武玉传 记者 甘皙
作为一名从基层锻炼成长出来的项目总工,对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三公司瑞梅铁路江西段项目部总工程师马雪亮来说,责任和担当已经成为身上的一种标签。
面对呼准铁路增二线天窗点内300余组接触网软横跨更换,马雪亮争分夺秒优化施工方案,以精湛技术确保顺利开通;在新建济郑高铁引入既有高铁的I级施工中,制定“毫米级”接触网精调技术方案,实现42#道岔拨接提前开通,顺利接入徐兰高铁。
在海外雅万高铁建设中,马雪亮面对同印尼方站前单位接口多、标准不统一、语言沟通难等情况,迅速成立四电接口专项小组,全线排查涉及站前单位的预留基础、槽道等外部接口问题。他组织编写汉印尼双语版《专业接口工程作业指导书》,从各专业接口对接的工序流程、技术参数等方面,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详细解释和说明,并派专人现场技术指导,顺利推动接口工作圆满完成。
“善钻研、重创新,宁可自己受累,也不愿单位受损。”这是大家对马雪亮的评价。
“一个人的成功,不仅在于建成了多少工程,更在于培养了多少人才。”这是马雪亮始终坚持培育新人的理念。在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三公司瑞梅铁路江西段项目部总工程师的岗位上,他逐渐形成一套颇有心得的人才培养办法,注重“实战练兵”机制,将工程项目划分为多个工区,让年轻技术人员分片包干负责技术管理工作,在实战中快速成长。
在瑞梅项目部,每周日晚,马雪亮通过职工夜校、中铁电化讲堂,为大家分享“经验心得”。通过“传帮带”的模式,累计开展专业技能培训1286人次,先后培养徒弟28名,其中有19人成长为工程师,7人晋升为高级工程师。
在钢铁巨龙驰骋的万里铁道线上,马雪亮以十八载春秋为墨、以匠心为笔,书写着中国高铁建设者的奋斗篇章。从中铁电气化局首届劳模到中国中铁“雅万高铁建设先进个人”,从行业标杆到北京市劳动模范,马雪亮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工匠精神。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