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印巴互相发动无人机袭击,印度又吃了大亏,这是自从5月7日凌晨印巴空战之后,印度再次吃亏。5月7日,巴方高调宣称击落印度空军6-8架战机,甚至称这是一场“大胜”,而印度方面则只说自己完成了对目标的打击,对战机被击落之事绝口不提。国际媒体纷纷唱衰印军的表现,莫迪虽然放狠话,但其实十分憋屈。
在36小时之后,莫迪终于靠防空系统拦截了巴方的弹道导弹,成功找回少许颜面。可是,好景不长,巴基斯坦又痛击印度,不仅击毁了印度多达25架无人机,还在克什米尔实控线附近打死约50名印度士兵,莫迪现在陷入了窘境。
印巴自4月22日克什米尔袭击事件以来,局势骤然升级。5月7日的空战,更是将两国对峙的局面再度提升,目前国际社会皆在呼吁双方保持克制。
印军夜袭后颜面扫地
5月7日凌晨,印度不宣而战,出动约80架战机携带空地导弹,对巴基斯坦境内的9处目标进行突袭,造成巴方多处房屋被毁,多人死伤。而后,巴方战机紧急升空,双方在克什米尔附近鏖战1个多小时,最终印军撤退。根据巴基斯坦军方的说辞,当天凌晨的作战中,巴方共击落印度空军6至8架战机。
事后,虽然印度方面宣布自己获得了“胜利”,但随着巴方公布了印方战机的残骸,舆论一片哗然,国际媒体甚至一致认为印度空军此次的表现非常“拉胯”,就连印度国内的媒体也三缄其口,不提战机被击落之事。印度反对党领袖也开始在国内嘲讽莫迪,让莫迪政府为此次军事行动的“失利”负责。这让莫迪非常被动,莫迪恼羞成怒,紧急发表讲话,并下了两道命令。莫迪在讲话中说:“印度的水以前都是向外流的,但现在要停下来照顾印度的利益。”很明显,莫迪是要再度在印度河上游做文章,想再次关闭闸门让巴基斯坦处于断水状态。然而,让莫迪没想到的是,近期上游降雨,河水暴涨。莫迪在发布讲话不到24小时,就下令开闸,这是后话。
莫迪当时的两道命令是:第一,下令炮击印度河下游巴方的水电站,该水电站名叫尼卢姆-杰赫勒姆水电站,是巴基斯坦应对洪灾、调节水量的重要“阀门”。第二,下令在印巴边境附近进行大规模空战演练。
其实,不管是炮轰水电站,还是空战演练,对印度来说都属于“风险较小”的举措。莫迪这样做,也是防止再度发生像“损失战机”这样大的军事“失误”,毕竟莫迪现在已经骑虎难下,面对反对党和民众的质疑,他只能采取稳妥的方式。
36小时后,莫迪找回颜面
其实,印军7日的夜袭,的确完成了对9处目标的打击。但是,至于他们打击的到底是不是“恐怖组织的营地”,印巴双方还在辩驳。莫迪之所以“憋屈”,是因为战机被击落代表着印度在高尖端军事装备、空军军事技术这两大方面落后于巴基斯坦,这将对未来战局造成重大影响。不过,在“空战”过去仅36小时,莫迪在高尖端军事装备上终于找回了颜面。
根据印度公共信息局发布公告称,5月8日,巴基斯坦军方试图使用导弹攻击印度北部和西部的军事目标,印度方面的防空系统拦截了巴方的导弹。据悉,这次为印度“立功”的是部署在焦尔哈特空军基地的俄制S-400防空系统,该系统成功探测到了巴方的导弹,并“轻松”进行拦截,导弹最终在空中爆炸,没有造成地面伤亡。
8日下午,导弹的残骸被印方找到,证明了印度方面的“高尖端武器”终于赢了一会,莫迪在憋屈36小时后,终于找回了颜面。
可能是这次“赢”过之后,给了印度军方信心,他们接下来又开始了对巴基斯坦的军事行动。
25架无人机被击落,印军再遭打脸
根据巴基斯坦三军新闻局的消息,印度在8日继续了他们的“朱砂行动”,印军动用了大量无人机飞过克什米尔实控线,对巴方发动袭击。巴基斯坦目前已经击落超过29架印度无人机。并在多个地区回收印度无人机的残骸。据悉,这些无人机大多是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研制的“哈洛普”无人机。巴方的这一消息,证明了两点:
其一,巴方击落的无人机数量不少,说明巴方防空系统和电子干扰技术不容小觑。
其二,证明印度这次又吃了大亏。
另外,当地时间5月8日傍晚,巴基斯坦新闻部长对外宣称,巴基斯坦军方在克什米尔地区击毙了约50名印度士兵。目前印度方面并未进行回应,若这一消息属实,那意味着莫迪接下来又得继续“憋屈”下去。
各方斡旋,期待印巴降温
自7日印度发动夜袭之后,中国、美国、俄罗斯和联合国都表明了态度,希望双方保持克制,为地区和平与稳定作出切实努力。
笔者认为,对于莫迪政府来说,一连串的失利足以让其重新评估印巴双方的军事实力,并及时调整战略。印度若想继续靠武力来达成自己的战略意图,恐怕会弄巧成拙。既然世界各国都有意促成地区降温,希望印巴双方能及时止戈,还南亚一片宁静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