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对青春期的孩子很棘手:
说一句顶三句,完全没法沟通;
一言不合就关门,跟父母隔离开来;
嘴上答应得好好的,但行动力全无;
用着父母时才有笑脸,用不着时就很烦躁,爱搭不理。
父母太卑微的爱着孩子,恨不得将所有都给孩子,但孩子却一点不领情。
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那叫一个特立独行,压根不听父母的,对父母说的话连一个标点符号都听不进去。
父母管孩子,孩子就抵抗,父母不管孩子,父母又焦虑。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千万别较劲,也别硬管,不仅没用,还会起到反作用。
那是不是父母就当甩手掌柜,完全让孩子野蛮成长了?
当然不是,管得太多是一种极端,完全不管,又是另一种极端了。
所以,怎么管青春期孩子?哪些该管?哪些不管?管什么?怎么管?
这些对父母来说更为重要,也更为关键。
在怎么管孩子之前,我们先来觉察一下父母跟孩子较劲以及情绪愤怒的背后因素:
除了孩子不符合父母的预期外,更多是家长的无力感,才会导致愤怒。
因为此时的父母试了所有的方法,都搞不定孩子,只能通过发发脾气来寻求个心理安慰。
尤其是当孩子跟父母对着干时,父母会很生气:
怎么可以对我这样?怎么可以不听我的!我可都是为了你好,绝无二心。
相信父母对孩子的爱,也相信父母爱孩子的伟大,但是父母更要做好3个情绪管理,管娃才事半功倍:
第一个情绪管理:家长要多点积极乐观的因子
消极内耗的父母,是不可能养育出积极乐观的孩子。
父母总是责怪孩子不够积极,不够乐观,天天胡思乱想,行动力很弱。
却常常忽视了自己作为孩子的陪跑教练,是否先一步做到了积极乐观,凡事往好处想,用正念思维在负面事件中多发现正向动机。
如果父母总是拉个冷脸,紧皱眉头,表情写满了对孩子的失望与嫌弃,那么孩子只会有样学样,甚至加倍摆烂。
家长需要给孩子提供温和与融洽的家庭氛围,这样才能滋养孩子的心灵,恢复孩子的心力,慢慢走向积极乐观和自信光芒。
第二个情绪管理:给孩子做好控制情绪的榜样
常听父母悲叹,说孩子眼里没光了。
我听了既难过又觉得可悲,孩子眼里的光很多时候是被父母一次又一次的脾气,一次又一次对孩子的数落以及指责,大声呵斥中,光慢慢消失了。
家长经常动不动就脾气原地爆炸,会让孩子很忐忑,也会带来不好的体验。
同时,孩子会以父母发泄情绪的方式,同时将坏情绪拿来发泄,习惯用情绪化来解决问题。
这是父母错误的示范,带给孩子错误的引导以及影响力。
父母跟孩子相互丢情绪“炸弹”,百害而无一利。
第三个情绪管理:家长自我赋能安全感
我一直很认同一个理念:
父母想要给孩子一瓢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
这是父母用自身强大的安全感,带给孩子同步的托举。
如果父母自身没能量,缺乏安全感,试图用孩子的表现来置换安全感,这就让孩子根本理解不了,也承接不住。
即便孩子做错事情了,父母也要用非暴力的方式来沟通。
只讲事实,不说评判,只说感受,不贴标签。
即便是父母批评孩子,也要保持稳定的情绪,指出问题所在,但不要添油加醋,更不要用质问或反问的语气表达。
这时孩子就能跟父母好好说话,融洽沟通,父母只要不跟孩子较劲,孩子自然也会对父母温和。
青春期的孩子,父母一定要管,但不能事无巨细,更要讲方法和话术,这样沟通才能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