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it means to have an American on the throne of St Peter
枢机主教们选择罗伯特·普雷沃斯特,是在一个分裂的教会中寻求团结
Photograph: Reuters
唐纳德·特朗普最终没有像他开玩笑时暗示的那样成为教皇。但在5月8日,罗马天主教会的枢机主教们确实选出了一位美国人,打破了将地缘政治超级大国与精神领袖联系在一起的禁忌。
新教皇是罗伯特·普雷沃斯特枢机主教(Cardinal Robert Prevost),他在选举后选择“良十四世”(Leo XIV)作为教宗名,借此向上一位使用该名号的教皇致敬。这位教皇良十三世(1878–1903年在位)在当时被视为进步人物,以试图与现代世界建立联系而闻名,是天主教社会教义的奠基人,撰写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通谕《新事通谕》(Rerum Novarum)。
不过,这次选举同样反映出枢机主教们寻求团结与妥协的意图。教宗良十四世素以谨慎和内敛著称,绝非激进派人物。枢机们回避了更明显倾向自由派的候选人,转而选择了一位有望弥合天主教内部自由派与传统派裂痕的中间人物。
图片来源:路透社
图片来源:路透社
在圣彼得大教堂正中的阳台上,这位69岁的新教宗以流利的意大利语充满激情地开始了他的首次讲话:“愿你们众人平安。”在后续的讲话中,这位肤色黝黑、戴着眼镜的良十四世多次提及“和平”,并将其与“正义”、“慈爱”以及一次提到的“对所有人开放的教会”联系在一起。
出生于芝加哥的这位教宗并不典型地代表美国。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在秘鲁度过,作为传教士、堂区神父、教师及后来的主教服务多年。他于2015年成为秘鲁公民,拥有双重国籍。他还曾领导他所属的奥斯定会,在过去两年担任梵蒂冈最重要的部门之一——主教遴选部门的负责人。
照片:AP
枢机主教们在决定人选时所面临的最紧迫问题之一,是在当前国际局势动荡之际,他们是否希望有一位如前任教宗那样,愿意利用教宗道德权威来挑战新兴民粹右派的信条,尤其在移民议题上。良十四世在首次讲话中援引方济各的言论,显示出他将相当程度地延续前任教宗的方针。而选出一位极具国际视野的美国人,几乎可以被视为对特朗普及其激进民族主义的直接对抗。早在成为教宗之前,普雷沃斯特枢机主教就在X平台上批评时任副总统J.D.范斯对移民的观点,并转发了一则谴责总统将基尔玛·阿布雷戈·加西亚驱逐至萨尔瓦多的帖子。
这位美国教宗延续了前任对环保的关注,也支持方济各推动的教会“有限分权”理念。他在去年于罗马举行的一场研讨会上表示,上帝赋予人类的“对自然的统治”不应变成“暴政”,这应是一个“互惠的关系”。
照片:Getty Images
然而,良十四世在某些关键议题上立场保守,明确反对女性担任执事,更遑论成为神父。他对同性恋者的态度也不如前任开放。在2012年一次对主教的讲话中,他对“对与福音相悖的信念和行为表示同情”的风潮表达遗憾,其中包括“同性恋生活方式”以及“由同性伴侣与其收养子女组成的另类家庭”。
这次秘密会议再次印证了那句老话:“走进去时是教皇,出来还是枢机。”方济各的国务卿彼得罗·帕罗林(Pietro Parolin)本是各方押注的热门人选。但选举结果出乎意料,仅在会议开始第二天的第四轮投票中便尘埃落定。良十四世成为天主教第265位教皇,在一个充满危机与变革的时代登基——不过,对于拥有两千年历史的教廷来说,这样的时刻已非首次。■
说明:本号刊发来自各方的文章,是为了获得更全面的信息,不代表本号支持文章中的观点。由于微信公众号每天只能推送一次,无法即时更新,因此,本站目前在腾讯新闻发布最新的文章,每天24小时不间断随时更新,请收藏以下地址(请完整复制),随时刷新:
https://news.qq.com/omn/author/8QIf3nxc64AYuDfe4wc%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