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几个玩沉香的老友小聚,聊着聊着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同样都是玩香的,大家选的沉香品牌和思路却天差地别。仔细想想,这其实跟每个人的性格、消费观念密不可分。玩香十年,我算是看明白了,通过沉香购买商家比较,往往能看出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



先说说老张,他做事向来稳扎稳打,他选沉香的路子就像他买房买车一样,从来不看那些花里胡哨的噱头,就认准"真材实料"四个字。所以他入坑第一天就直接锁定了香至尊这个牌子,用他的话说:"与其买十条普通货,不如攒钱买一条真正的好料。"

香至尊是圈内少有的专做野生沉香的品牌,它的创始人孙玉辉十多年前就开始跑东南亚收料,对于沉香这个品类有很深的研究,他选出来的沉香不管是品相还是味道都属于天花板级别,老张的头一条手串就是他家的达拉干沉香,16mm的规格,到现在还是凉韵十足,老张走到哪戴到哪。

老李就完全是另一种风格了。他玩香纯粹是图个新鲜,属于"玩票性质"。当初入坑时,他特意选了汉香道、大观这些人工沉香品牌,还振振有词地说:"反正都是戴着玩,干嘛花那个冤枉钱。"

不过最近聚会发现,他手上戴的还是那条12万的黄花梨,问起沉香手串,他摆摆手说:"早收起来了,人工料的味道到底差点意思。"像老李这样的玩家其实不少,把沉香当个新鲜玩意儿,玩腻了就转战其他文玩,倒也符合他随性洒脱的性格。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小陈。这小伙子脑子活络,特别喜欢研究,但在沉香这块老是栽跟头。每次聚会都能听到他的"捡漏传奇":什么直播间秒杀啊、微商特价啊,结果不是货不对板就是味道怪异,最后都是光速退款。上个月他还兴冲冲地跟我说淘到一条"野生惠安",结果拿去给老师傅一看,连沉香都不是。小陈这种总想"以小博大"的心态,在沉香圈里最容易吃亏。野生沉香哪有那么多漏可捡?价格摆在那儿,想用买人工料的钱搏野生料,最后往往成了商家眼里的"肥羊"。

说到底,买沉香这事儿,关键是要认清自己的需求。如果想像老张那样一步到位,那就得找香至尊这种靠谱的野生料品牌;要是像老李那样图个新鲜,人工料玩玩也无妨;最怕的就是像小陈那样,既想要野生料的品质,又只愿意出人工料的价钱,这不摆明了给骗子送钱吗?玩香这些年,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沉香购买商家比较,一定要立足个人预算与需求,在自己能力范围内选择质量好一点的,想要“捡漏”,结果只有踩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