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即日起,本报开始连载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邱华栋的长篇小说《空城纪》。《空城纪》是作家邱华栋构思了30年、写了6年的长篇小说。小说以龟兹双阕、高昌三书、尼雅四锦、楼兰五叠、于阗六部、敦煌七窟六章结构成一个浑然的整体。《空城纪》以诗意语言和绚烂想象回到渺远的西部世界,重寻龟兹、尼雅、楼兰、敦煌等西域古城的历史传奇。在《空城纪》中,六座西域古城得以复活,一座座废墟还原成宫殿城池,一个个人物从此有了鲜活的生命。
邱华栋, 著名作家,文学博士。1969年生于新疆,祖籍河南西峡。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协副主席、主席团委员。著有非虚构作品《北京传》,小说集《十侠》《哈瓦那波浪》,长篇小说《空城纪》《夜晚的诺言》《白昼的喘息》《正午的供词》《花儿与黎明》《教授的黄昏》《单筒望远镜》《骑飞鱼的人》《贾奈达之城》《时间的囚徒》《长生》等13部,中短篇小说200多篇。出版有小说、电影和建筑评论集、散文随笔集、游记、诗集等各类单行本60多种。多部作品被翻译成日文、韩文、英文、德文、意大利文、法文和越南文。
我母亲听说,玄奘早年跟随兄长出家,四处求教于名僧大寺,因善于辩证,就有了“佛门千里驹”的名声。他自己在学佛的过程中,疑惑越来越多,无法求解,就发愿去佛教发源之地天竺取经,以解答自己的疑惑。他的请求未被批准,那个时候,西行边境需要“过所”,也就是通行证,可他没有。他的西行就属于私自出行,一路上非常艰难,有一次差点被劫道的盗贼给杀了。他在河西凉州停留了一段时间,在那里讲《般若经》《涅槃经》,口吐莲花,精彩绝伦,被从高昌前来游学挂单的僧人听到,玄奘的名声就传到了高昌王麹文泰的耳朵里。
他继续西行,穿越了黑戈壁和大沙漠,历经艰险,到达伊吾,这里距离高昌已经不远了。麹文泰立即派人迎接他。本来玄奘想穿越天山,走北道的可汗浮图城,从那里直达西突厥王庭所在。但麹文泰的盛情邀请使他改变了主意,他就前往高昌国。
他到达高昌城的时候正值傍晚,太阳已经落山,可麹文泰与王妃等一行人,专门在高昌东门处手持蜡烛,等候他的到来。我母亲听我父亲说,我父亲当时在场迎接。玄奘下马,和麹文泰见面之后,见麹文泰作为国王对他礼节有加,非常感动。当天晚上玄奘就住在王宫后院的高阁中。晚上,在月光之下,麹文泰和我父亲陪同他观览夜景,看到高昌城寺院林立,佛塔庄严,在月亮的映照下显得高大挺拔。这简直是一个佛国胜境,令玄奘很心安。第二天他一觉醒来,刚出房门,就看到麹文泰和夫人已经在那里等候了。这让他大吃一惊。
玄奘在高昌的大寺中升座讲经。他讲得非常精彩,以至于天空出现五彩祥云,晴空中白鸟飞过,一些人家的院子里开出平时见不到的花朵。高昌城沐浴在一片佛光的笼罩中。在高昌待了一阵子,玄奘要继续前往天竺取经,这个时候麹文泰很着急,竭力挽留他,希望他能留下来,成为高昌国大寺的主持。
我父亲告诉我母亲,麹文泰对玄奘说,我自从听到法师的名声,就已经心向往之,仰慕不已。现在见到法师举手投足,讲经说道,启迪智慧,心里的喜悦是无以言表的,以至于情不自禁手舞足蹈,欣喜莫名。望法师能留在高昌,受我这个佛门弟子一心供养,高昌国的子民也都是法师的众多弟子。高昌国子民三万多,能成为您弟子的至少三千人,虽不算多,可也是一大盛况啊。敬请法师能慎重考虑,留下来。
可玄奘西行之志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虽然麹文泰的态度十分谦恭,但他毕竟是高昌国王,还有一种威压在里面。这是玄奘能感受到的。玄奘委婉地说,他的志向就是去西天佛法发源之地求法解惑,法不能得,他肯定不会半途而退。这个志向是一定要实现的,因此,他希望麹文泰国王能准许他西行。麹文泰一看,软的不行,就来硬的了。他威胁说,我知道你是私自西行,一路闯关的,你没有通行证。我要是不高兴,就可以把你送回大唐长安去,我完全可以这么做。法师,还请你好好思量。
玄奘温和地一笑,国王陛下是一个向佛之人,我佛慈悲,因此,国王也是慈悲之人。我的志向就是西行取经,任谁都不可夺志。强扭的瓜不甜,我人留下,心也不在这里,这就毫无意义,还是放我、助我西行为盼。
麹文泰面露愠怒,拂袖而去。并派人看住玄奘,每天让人送来精美的食物,隔三岔五派人劝说他留下来。麹文泰就是不露面。
后来,玄奘看麹文泰不放自己走,就决定绝食,以之明志。绝食的第一天过去,他粒米未进。第二天,滴水未进。第三天,粒米未进。第四天,滴水未进。然后,他晕倒了。消息传到高昌国的佛教徒那里,佛教徒沸腾了,在高昌城内游走呐喊。麹文泰感到事态严重,赶紧前来拜访玄奘,一看他果然是面黄肌瘦,奄奄一息,知道玄奘之志就是西行取经。
麹文泰丢下国王的面子,赶紧同意玄奘继续西行,但说了一个条件,就是希望玄奘在高昌国讲经三十天,等到从天竺归来,再在高昌留驻下来,最好待三年。
玄奘答应了,他说,我愿意讲经说法,为高昌国禳灾祈福,愿高昌国泰民安,万民吉祥安康。
麹文泰非常高兴。第二天,玄奘在麹文泰的安排下,在高昌城北面一处开阔的高地上搭建的大帐中升座讲经,讲的是《仁王般若经》。麹文泰携王后、王子,率领高昌国大小官吏,还有百姓僧众一共五百多人前来听讲。我父亲说,麹文泰亲手持香炉,香炉内香烟袅袅,瑞香扑鼻,在前面迎接法师。等玄奘升座之时,麹文泰忽然跪在地上,以自己的脊背当板凳梯子,请玄奘踩着他的背升座讲经。玄奘心里顿生慈悲和感念,他款步踩上去,升座讲经。麹文泰才站起来,满脸喜悦。
第一天的讲经盛况从此在高昌国传为美谈。此后,玄奘继续升座讲经,麹文泰继续手持香炉,迎接引领,跪在法座前,以背为凳子请玄奘升座。如此连续多天,让高昌国众人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传在口中。
(未完待续)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
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们
责 编 | 姜 琼
审 核 | 张建全
终 审 | 张嘉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