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军律师.

如需帮助可关注,私信必复。



在劳动争议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纠纷往往需要通过劳动仲裁解决。通常情况下,一方不服仲裁裁决的,可以向法院起诉。

但是符合以下情形的,劳动仲裁一裁终局,单位不服也不能起诉!

一、什么是“一裁终局”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47条,一裁终局是指针对特定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作出后立即生效,用人单位不得再向法院起诉,而劳动者若不服仍可起诉。这一制度旨在快速解决争议,避免用人单位利用诉讼程序拖延履行义务,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二、哪些情形适用“一裁终局

以下两类争议适用“一裁终局”规则:

1. 小额劳动报酬、经济补偿等争议

劳动者追索以下费用,且金额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12个月总和的,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

  • 劳动报酬(如工资、加班费、奖金等);
  • 工伤医疗费;
  • 经济补偿金(如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
  • 赔偿金(如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未签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等)。

比如:某地月最低工资为2000元,12个月总和为24000元。若劳动者追索的加班费、经济补偿等总金额≤24000元,则适用一裁终局。

2. 执行劳动标准引发的争议

因用人单位违反国家劳动标准(如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引发的争议,无论涉及金额大小,均适用一裁终局。例如:

  • 强制超时加班且未支付加班费;
  • 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
  • 未安排法定带薪年休假。

三、单位不服怎么办

1.单位不能起诉,但可申请撤销裁决

若用人单位认为仲裁裁决存在程序违法、证据伪造等情形,可向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但实践中,法院撤销裁决的条件非常严格,成功率极低。

2.劳动者仍可起诉。

若劳动者对裁决结果不服,可在收到裁决书后15日内向法院起诉,此时裁决暂不生效。

四、对单位的警示

一裁终局制度体现了法律对劳动者的倾斜保护。用人单位需注意:

1. 规范用工管理,避免因拖欠工资、未缴社保等行为引发争议;

2. 积极协商解决纠纷,一旦进入仲裁程序,可能面临“败诉即终局”的风险;

3. 重视仲裁阶段的举证和答辩,这是单位维护权益的最后机会。

五、劳动者如何运用这一规则

1. 明确诉求金额:若争议金额较小,可主张适用一裁终局,缩短维权周期;

2. 保留证据:工资条、劳动合同、考勤记录等是主张权利的关键;

3. 及时申请执行:裁决生效后,若单位不履行,可立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一裁终局制度是法律赋予劳动者的“快车道”,旨在破解维权周期长、成本高的难题。用人单位应增强合规意识,劳动者则需善用法律武器,共同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周军律师提醒:各地最低工资标准不同,具体金额可查询当地人社部门官网。遇到劳动争议时,建议咨询专业律师或工会组织。寻求有效的法律帮助,以免错失维权良机。

知法守法,希望大家都能充分使用法律武器,有效维护自身权益!



普及法律常识,帮您维护权益。

点赞关注分享,让亲友都得到法律保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