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大理市各级各部门、各行各业将重点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关键抓手,抢抓政策机遇,积极谋划实施了一大批重大项目,真抓实干、奋勇争先,以奋进之姿、实干之举打开工作新局面。大理融媒将陆续推出《2025•聚焦重大项目 擘画发展蓝图》专栏,报道大理市各级各部门、各行各业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生动实践。

今天推出第六期《日处理4万吨污水,天井片区污水处理厂成效显著》。

大理经济技术开发区天井片区污水处理厂作为一座技术先进、生态友好的全地下式水质净化厂,自2024年4月投入使用以来,已累计处理污水超1000万吨,日均处理量达4万吨,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地表“准Ⅲ类”标准,为改善区域水环境、守护洱海生态筑牢了坚实屏障。


走进这座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厂房内机器运转有序,环境干净整洁。



在各个处理单元,先进的设备有条不紊地运行着,污水依次经过顶处理、初沉池、AAO生物反应池、MBR池、反硝化滤池、气浮池、滤布滤池以及紫外消毒等工艺流程,最终变得清澈透明。



冯一杰

天井片区污水处理厂厂长

作为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采用工艺为顶处理+初沉池+AAO生物反应池+MBR池+反硝化滤池+气浮池+滤布滤池+紫外消毒,属于国内顶端工艺,出水标准达“准Ⅲ类”。


“项目不仅解决了天井片区15万人口的生活污水处理难题,还通过新建4.6公里污水截流管道和联动南干渠污水抽排系统,大幅减轻了区域管网压力,避免了雨污合流风险。”项目代管单位工程师杨阳介绍,污水厂出水可用于城市绿化、道路冲洗及生态补水,推动水资源循环利用。



杨 阳

项目代管单位大理市东城区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

项目的建成有效提升了天井片区污水处理能力,削减了西洱河入河污染水源。对进一步改善和保护洱海生态环境起到积极作用。同时经污水厂深度处理消毒后出水可实现污水再生回用,对城市建立水的良性社会循环、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再生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水处理厂上方的景观生态恢复项目也在稳步推进。记者在现场看到,部分乔木灌木已种植完毕,绿树成荫,油路广场也已铺设完成,其余景观生态恢复项目正加速推进中。



待这些项目全部建成后,这里将不仅是一座高效运转的污水处理厂,更会成为周边居民健康绿色安全的开放共享空间,实现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天井污水处理厂其“地下治污、地上造景”的集约化模式,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与社区生态空间融合发展提供了新范本。随着后续配套工程的完善,这座“隐身”于城市地下的“净水卫士”,将持续为洱海保护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记者:杨雨 杨文艳

编辑:陈丝华

值周:张辉 胡亚玲

主编:李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