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哪条河在我国河流中长度仅次于长江、年径流量比珠江还大、流域面积却超过长江吗?答案是黑龙江!然而,这样一条水资源丰富的大河,其干流上至今没有一座水电站。这是为什么?一条世界级大河的巨大潜力为何尚未被开发?



被忽视的水能巨人

当我们谈论中国的大河时,长江、黄河和珠江总是占据主角位置,而黑龙江却常常被忽略。但数据不会说谎,这条流经我国最北部的河流实力惊人:

全长5498公里,比黄河还长34公里,在我国大河中仅次于长江;
年径流量3400亿立方米,超过位于降水丰沛南方的珠江(3300亿立方米);流域面积185万平方公里,比长江的180万平方公里还要大。



这些数据证明,黑龙江绝对是一条世界级的大河。按照常理,如此巨大的水能资源应该被充分利用才对。但现实是,截至今日,黑龙江干流上竟然没有一座水电站!

想象一下,一条比黄河还长、流域面积比长江还大的河流,其水能却基本上处于"零开发"状态,这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十分罕见的现象。

据水利部门的统计,黑龙江干流的水能资源蕴藏量约为304万千瓦,占东北地区水能资源总量(1530万千瓦)的五分之一。这意味着黑龙江干流有潜力建成多座中型水电站,甚至是大型水电站。但这些潜力目前仍在沉睡。



为何成为水电"处女地"?

为什么黑龙江的水能资源至今未被开发?这背后有哪些原因?

打开地图,你会发现一个关键事实:黑龙江大部分河段是中俄界河。确切地说,黑龙江干流约有3000公里是中俄界河,另有约970公里完全位于俄罗斯境内。这意味着,修建水电站需要中俄两国共同协商、规划和建设。



在一条界河上修建大坝是怎样的复杂工程。大坝两边分属不同国家,从工程设计、资金投入、建设标准到后期收益分配,每一步都需要谈判协商。更不用说,水电站会改变河流生态和航运条件,这些都需要两国达成一致。

对比之下,长江、黄河、珠江都是完全的国内河流,水电开发决策过程相对简单得多。即使是国际性河流,如湄公河,其上游段位于我国境内,因此我国能够自主修建水电站。但黑龙江作为界河,面临着独特的跨国协调挑战。



除了地理位置带来的困难,黑龙江还面临着严峻的气候挑战。黑龙江位于高纬度地区(北纬42°-55°),靠近亚欧大陆寒潮源头,冬季极其寒冷。

每年11月至次年5月,黑龙江河面被冰层覆盖,平均冰冻期长达164天,冰层厚度平均达1.28米,最厚处甚至超过1.6米。这样的极端气候给水电站建设和运行带来巨大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春季解冻时形成的凌汛(大量冰块顺水而下)更是水电站的潜在威胁。2021年3月,黑龙江省方正县蚂蚁河的凌汛就曾将新兴大桥的两座桥墩撞塌。这种冰凌对水电站的大坝、水轮机等设施构成严重威胁。



除了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也在影响黑龙江水电开发。简单说,就是人和工业的布局与河流不匹配。

黑龙江干流大部分流经人口稀少的边境地区,沿岸大城市较少。与之相比,支流松花江流经哈尔滨、吉林等人口和工业密集区,自然成为水电开发的优先选择。实际上,整个黑龙江流域的主要水电站都集中在支流上,如松花江的丰满水电站、嫩江的尼尔基水电站、牡丹江的莲花水电站等。



这些支流水电站不仅能满足当地电力需求,而且建设成本更低、政治复杂性更小。从经济效益角度看,先开发这些支流是合理的选择。

黑龙江的奇特现象:支流比干流更"繁荣"

黑龙江的另一个特点是,支流的开发程度远超干流,形成了"干流沉寂、支流繁荣"的独特景象。

黑龙江流域的主要水电站分布在各大支流上。比如,黑龙江省最大的水电站——莲花水电站位于牡丹江上,其大坝长902米,最大坝高71.8米,水库总库容42亿立方米,装机容量55万千瓦,年发电量7.97亿度。



再比如,东北地区著名的小丰满水电站位于松花江上。这座始建于1937年的水电站,是中国最早的大型水电站之一,虽然在当时是日本人修建的,但它为中国水电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经过几次扩建,现在的小丰满(丰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已达124.8万千瓦。



黑龙江与内蒙古交界处的尼尔基水库位于嫩江干流,总库容高达86.1亿立方米;总库容19.97亿立方米的大顶子山水库位于松花江;总库容1.91亿立方米的奋斗水库位于穆棱河...这些水利工程虽然规模可观,但都不在黑龙江干流上。

航运的反常现象

航运方面的情况更是奇特。你可能难以想象,东北地区航运价值最高的河流不是黑龙江干流,而是其支流松花江!松花江的通航里程达1447公里,其主要支流牡丹江、通肯河和嫩江均可通航。



相比之下,黑龙江干流的航运价值远未得到充分发挥。干流成了配角,支流却成了主角,这在全国大河中也是罕见现象。

潜力与挑战并存

黑龙江的未来会怎样?其巨大潜力能否被释放?

如前所述,黑龙江干流水能资源蕴藏量约304万千瓦,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如果能够开发利用,将极大改善东北地区的能源结构,减少煤炭消耗,帮助实现"双碳"目标。

同时,水电站的修建还能带来防洪、灌溉、供水等综合效益。特别是对于东北地区的粮食生产,稳定的水源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中俄两国关系发展良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入。2019年,中俄签署了《关于开展核能领域项目合作的协定》。如果两国能将合作拓展到水电领域,黑龙江水电开发将迎来新机遇。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黑龙江作为连接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自然通道,其航运价值正在被重新认识。



当然,黑龙江开发面临的挑战依然存在。气候依然严酷,国际协调仍然复杂,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大量投入。

被低估的国之重宝

黑龙江是中国北方的一条巨龙,虽然目前尚未充分展现其价值,但其潜力不可低估。作为我国第二长河、第二大流域和第二大径流量的河流,它的水能、航运和水资源价值都有待进一步开发。

随着中俄关系的深入发展和地区合作的加强,黑龙江这条"沉睡的巨龙"有望逐渐苏醒。当然,这需要尊重自然规律,兼顾生态保护,通过国际合作共同推进。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黑龙江干流上矗立起现代化水电站,看到大型货轮穿梭于中俄之间,看到这条古老大河焕发新的生机。到那时,黑龙江将不再是被忽视的角落,而是成为东北振兴的重要支点和中俄合作的闪亮名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