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创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安徽连续4年清单化推进实施全省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十项重点行动,丰富拓展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行政检查“综合查一次”、信用修复“一件事”、六尺巷工作法等具有安徽辨识度的法治成果,民营企业对我省法治环境满意度持续保持高位。
2024年,安徽办理免罚轻罚案件3.4万余起,减免罚款3.8亿元。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台兑付财政资金77.7亿元、惠及企业2.6万家。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办结涉企行政复议案件4433件,调解和解率24.63%,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2.4亿元。
2024年,安徽出台《安徽省企业技术改造促进条例》《安徽省价格条例》等34件法规规章,编译首批41部涉经济领域省政府规章,清理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的法规规章政策983件,初步形成《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主干的“1+N”营商环境法治支撑体系。
依法履职更加规范,审查省政府重大事项567件,提出审查意见870余条。法治服务更为精准,深化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改革,为企业和群众减免证明材料约157万件次。深入推进律师结对服务重点项目建设,497家律师事务所、2476名律师与1149个省重点项目结对,法律服务覆盖率超75%。
2025年,省司法厅将紧扣《创优营商环境对标提升举措(2025版)》,坚持把企业感受度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开展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成效巩固提升行动,做实做细重商、安商、亲商、暖商、护商各项工作。
我省将高质量推进《安徽省开发区条例》《安徽省知识产权保护与促进条例》等20件年度政府立法项目,加强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立法研究,推进政府立法与经济社会发展衔接促进。深化政府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改进涉企立法征求意见机制,拓宽专家学者、社会公众参与政府立法渠道。
动态清理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的法规规章政策,依法开展行政复议附带审查规范性文件工作,切实以良法善治保障营商环境的稳定性和透明度。
我省将统筹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今年下半年在芜湖试点基础上全省推广深化“综合查一次”改革,建成并运行全省统一的行政检查管理平台,力争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联合检查实施率达到80%以上。
巩固拓展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成果,进一步提高主要负责人的出庭应诉率,推深做实行政案件“以案促改”,让行政败诉案件成为法治政府建设的生动教材。
为营造“可预期”政务环境,我省将以提升政府系统依法行政能力为牵引,深化“府院”“府检”联动,接续清查各级政府在招商引资、产业扶持、采购投资等方面“说到做不到”问题,拓宽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覆盖面。建好用好省市县乡四级政府招商引资合同协议履约监管平台,强化亿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监管,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安徽还将创新实施法治赋能产业链工程,努力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法律服务。
针对初创期企业,开展“法律服务进万企”等活动,建立新入经营主体合规告知制度,帮助排查化解“生命初期”风险隐患,提供“预约式”“菜单式”法律服务。
针对成长期企业,常态化开展涉企矛盾纠纷排查,试点推行商事调解、律师调解市场化运作,实质化解涉企合同、生产经营、知识产权等领域纠纷,及时帮助修复信用信息。
针对成熟期企业,积极开展“律企结对”活动,提供资本市场融资、投资并购等更加专业化的法律服务。组建全省涉外法律服务中心,提示海外贸易风险,指导应对跨境贸易摩擦,以更加精细化服务帮助企业“走出去”。
针对转型期企业,提供破产重整、清算等法律服务,建立企业破产管理人与投资人衔接机制,稳妥推动“僵尸企业”出清、盘活企业资产。
我省将充分发挥政法机关惩治违法、保护合法、规范执法、公正司法等职能作用,协同化机制化常态化保护经营主体合法权益。
落实包容审慎监管,在更多领域推行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清单,强化行政复议监督纠错功能,探索实施行政执法“观察期”制度,依法规制恶意举报、滥用举报权利进行职业索赔等违法违规行为。
聚焦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知识产权等重点领域,依法惩治侵企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网络黑嘴”“职业闭店人”等黑灰产业链,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司法力度。健全执法司法权力运行监督管理机制,全力纠治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严防“超权限、超范围、超期限”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为,切实提升执法司法质量和公信力。(记者 汪乔 许梦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