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高语阳

5月7日,安徽省委书记梁言顺赴宿州市萧县调研,前一天他在宿州市砀山县调研。 在两个县,梁言顺均指出,加快皖北地区全面振兴步伐。


实现欠发达地区皖北的全面振兴,不仅是安徽省发展的战略性任务,也已经进 入国家视野和区域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 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 指出,增强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有关部门要针对欠发达地区出台实施更精准的举措,推动这些地区跟上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步伐。

皖北地区,范围涵盖安徽省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6个地级市,以及滁州市的定远、凤阳、明光和六安市的霍邱4个县(市),面积占安徽的38%,承载全省48%的常住人口。 2023年,皖北人均GDP只相当于长三角2010年的水平; 皖北6市地区生产总值占安徽全省的27.4%。

皖北存在发展短板。例如,人口流失、产业结构“偏农缺工”、转型升级难等情况。近年来,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皖北的全面振兴得到了国家强力支持,迎来了发展的历史机遇。

当前,皖北的破局发展,有两个抓手。

第一,乘着“长三角”的东风。

国家发改委2021年底印发《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2022年4月,安徽出台《推进落实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工作方案》。自此,沪苏浙正式开始结对合作帮扶皖北8市。

一体化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长三角地区正在通过探索区域内合作帮扶欠发达地区的实战经验,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地区协同发展新模式。

例如,宿州市设立“宿州·杭州科创飞地”,滁州市在南京市设立“科创飞地”等,通过科创协作激发产业发展动力。

近日,《安徽省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2025年工作要点》发布,安徽将推动“松江—六安”等结对城市依托产业合作园区建立跨省域产业转移利益共享机制;积极承接上海一般制造等非核心功能,加快打造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升级版。

长三角的“东风”,为皖北地区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成效不断显现。2023年,皖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4万亿元,同比增长5.8%,与全省增速持平,“十三五”以来首次赶上全省发展步伐。

在这次调研中,梁言顺走进张江萧县高科技园,这是上海张江在全国合作设立的唯一县级示范基地。梁言顺指出,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进一步健全体系、完善服务、优化机制,努力招引更多优质企业落户,不断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第二,“落子”四大产业集群。

皖北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

继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安徽省共同举办增强长三角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暨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推进大会,2024年4月,安徽再次召开皖北重点产业集群建设推进会。

推进会上,安徽首次提出采用“兵团式、阵地战”的新打法,明确聚焦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和绿色食品四大重点产业集群。

以产业集群为兵团,政策、项目、技术、资金、人才密集“注入”,打一场“阵地攻坚战”。

为什么聚焦这些产业?原则很简单:行业有机会,皖北有条件。

皖北有其资源禀赋,发展要立足优势,壮大特色产业,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例如,宿州有“江淮粮仓”之名,农产品产量大、质量高。其中,砀山酥梨,闻名全国,畅销海内外。在砀山调研时,梁言顺前往梨树王农文旅综合体,详细了解梨园提质改造等情况。另外,在萧县调研时,梁言顺前往白土镇张村,实地察看“葡堤原乡”农文旅融合项目。

梁言顺指出,要做好“土特产”文章,大力发展绿色、特色农产品种养,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在发展壮大传统产业的同时,也要向“新”发展。

向新质生产力要发展动能。调研中,梁言顺调研科技产业园、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并走进企业,查看生产线。他要求,要坚持科技打头阵,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推出更多新技术、新产品,集聚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造就更多高科技、高性能、高质量的‘金娃娃’”。

校对|杨波

欢迎下载“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