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广州五一楼市爆火之余,大家的共识都是:火的只有中心区以及近郊区域的优质项目,远郊基本还是一片惨淡。
但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发现了南沙有项目在五一假期的时候,房价悄悄破了6万/㎡!这可是成交价,不是在售价。
6万/㎡买南沙,什么概念呢?
前段时间海珠西的热门改善盘,绿城馥香园开盘价格不过也就是5.2-5.8万/㎡。
还有海珠能望江的越秀江湾潮起项目,开盘售价也不过5.5万/㎡起。
6万的单价,加一加预算,都能够得上琶洲南的保利天奕(7.5万+/㎡)了。
所以很多人应该跟我一样都好奇,这个价格买南沙,到底图什么?
这时候就不得不先讨论一下,到底是哪个项目这么牛逼了。
成交价破6万/㎡的项目是位于南沙明珠湾横沥岛尖的中铁建西派尊府,这个项目也是南沙如今唯一需要验资的项目。
不得不说,项目有几个先天优势是难以复制的。
其一,位于南沙明珠湾板块的横沥岛尖,这里不仅是南沙规划层级最高的地方,也是兑现力最强的地方之一,自然也是价值最容易被看到的地方。
目前国际金融论坛(IFF)永久会址已落户于此,还有汇丰全球培训中心、中交集团等36家总部进驻,未来还计划引进广期所、大湾区商业银行、港澳保险服务中心、国际风险投资中心等。
国家金融岛的含金量,体现得淋漓尽致。
其二,项目所在的横沥岛尖位于蕉门水道、上横沥水道、下横沥水道交汇处。
所以能拥有三江汇聚的岛尖景观,不仅错开了和横沥岛其他项目的同质化,而且在景观资源上,显然也更加突出。
其三,项目的产品也都是照着顶豪去打造的,比如部分户型阳台景观面宽达近20米,望江体验够震撼;还舍得砸钱,光会所就花了一个亿。
总之,无论是区位、独有的景观资源以及产品打造,项目的确都有成为南沙标杆封面作品的底气。
但这个底气,到底值不值6万/㎡以上?
我觉得,只要有人愿意为这个价格买单,那就没什么所谓值不值的。
毕竟再往前五年,横沥岛隔壁的灵山岛尖,有项目房价一度逼近8万/㎡,而且彼时卖出这个价格的,还是只一个商住项目(公寓)。
其实那时候不止顶豪房价疯狂,整个南沙的楼市都如同烈火烹油。
2018-2021年,南沙楼市经历狂热期,自贸区政策、深中通道概念催生投资潮,无数投资客涌入这片热土。
其中炒作概念最强的明珠湾,灵山岛尖地价破2万/㎡,房价年均涨幅超20%。
但时间进入2022年后,楼市迎来了深度调整期。而南沙也因为缺乏真实需求支撑,导致供应过剩矛盾爆发,新房去化周期一度达26.4个月,二手房挂牌量超7000套。
不少板块价格跌回2019年水平,比如横沥岛部分楼盘单价从3.8万跌至2.4万,跌幅超30%,如今南沙的新房,以价换量已成为常态。
虽然都在跌,但南沙不同板块之间的价格也在分化。
如明珠湾(灵山岛、横沥岛)、蕉门河等板块,或凭借区域发展成熟,或凭借产业集聚和稀缺景观资源,房价虽也跌但幅度不大,也算抗跌的。
而如万顷沙、庆盛等板块因配套滞后,开发商以“工抵房”“0首付”促销,房价面临腰斩甚至膝盖斩。
所以自2024年以来,南沙楼市一直有在努力“自救”。
一方面是政策刺激需求,用全面放开住房限购、放宽商服类项目车位出售条件、大学生购房额外优惠以及近期的买房送学位等政策来提振市场信心,刺激买家进场。
另一方面,持续优化产品,像广州第一个“第四代住宅”,就是在南沙试点的,市场反响也很热烈。
政策托底是有效果的,2025年一季度,南沙新房网签1500+套,同比增加25%。南沙楼市在回暖,市场信心也在逐步修复。
如今再看南沙楼市,仍然充满机遇与风险。
机遇方面,南沙一直在加速基建的兑现,像深中通道、地铁18号线串联广深,1小时通勤圈覆盖8000万人口;
产业,人口导入方面,南沙2024年新增就业1.6万人,十年(2015年—2024年)常住人口增长33万,这些都夯实了城市的居住根基,从而增加楼市最根本的需求。
但挑战与风险也在,目前南沙教育、医疗资源仍稀缺,特别是横沥岛小学引入非名校引发业主维权也闹得沸沸扬扬。
而且投资周期漫长,规划落地需10年以上,短期套利无望,自住也要考虑通勤压力。
综合以上,想买南沙的话,建议自住需求考虑有地铁,配套成熟的蕉门、金洲等板块,通勤与生活兼顾。
投资需求就要做好长线准备,灵山岛尖(南沙CBD)、横沥金融岛(国际金融城)仍具稀缺性,但需耐受周期波动。
还有要警惕部分板块“画饼”,像万顷沙等新兴板块依赖产业导入,若规划延迟,还是容易陷入“站岗”风险。
最后,我想说南沙楼市的起伏,其实像政策、规划与市场博弈的缩影。
从房价狂飙到大跌,再到如今政策托底,价值慢慢回归。
南沙楼市正经历从“野蛮生长”到“理性回归”的阵痛。
而对于购房者而言,不要有投机心态,用自住需求与长线眼光,才能真正懂得南沙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