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争日,夏争时,蝉声起,人倍忙。
5月6日,安徽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下称“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现场推进会在蚌埠市召开。全省16市百余名政法干部齐聚一堂,集思广益,共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新蓝图”。
会议现场
共建治理“新局面”
综治中心是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平台,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综治中心工作,指导综治中心建设,推动综治中心实现从无到有、从点到面,进入规范化建设的新阶段。
新征程上,如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现场会精神,加快推进县、乡两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省委工作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实处。”会议强调,要坚定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信心决心,聚焦场所设置、部门入驻、运行机制、督办落实、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加快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几个时间节点勾勒出清晰的时间表:今年6月底前实现县级综治中心“五有”(有牌子、有场所、有力量、有机制、有效果)运行。2025年底完成所有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到2026年底,省、市、乡综治中心基本实现规范化。
蓝图的背后,是安徽近年来持续发力的积淀——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站)建设的意见》《关于推进全省各级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与管理的指导意见》,在黄山、滁州、蚌埠等市召开现场会、推进会,实现全省综治中心从“物理整合”向“化学融合”的跃升。
与会代表在蚌埠市蚌山区综治中心参观
“规范化建设”具体怎么做?会议深入剖析,作出具体部署:
搭平台——在同级党委领导下,在本级党委政法委工作统筹、政策指导下,做到挂牌标识统一、场所选址便民、指导关系理顺、功能布局合理,让老百姓对综治中心“外在形象”普遍有感。
聚资源——立足县域实际和场地实情,加快力量入驻、加强人员管理,选派业务骨干,差异化采取常驻、轮驻、随叫随到或工作联动等方式,做到“应驻尽驻、能驻多驻”。
建流程——围绕工作指引,落实“一站式”受理、“一单制”转办、“一揽子”调处、“一条链”闭环。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执行好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路线图”,进一步强化“调”的先手、发挥“裁”的优势、执行“访”的程序、保障“诉”的权利。
严责任——根据不同矛盾纠纷化解方式的法定办理时限,科学设置工作节点,加强对相关入驻部门提醒、督促、催办。
联数据——各地要依托数据平台,配合做好市级数据汇聚、业务模块配套建设,推行“码上解纷”行动,对每个矛盾纠纷统一编码、准确录入、有序分流。
政策千万条,落实第一条。会议要求,要紧盯目标任务,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强化责任到岗、时间到天、落实到人,查短板、强弱项、重实效,着力开创我省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新局面。
分享建设“新思路”
冲破桎梏才能勇闯新路。
当前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中,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运行机制不健全、人员配备不到位、协调联动不顺畅......
对于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怎么看?如何办?
会议现场洋溢着热烈的氛围,大家积极谈做法、说经验。
省信访工作联席办表示,对于群众到综治中心反映的诉求,要按照先行调解,再依法分类处理的原则,应调尽调、能调尽调,不接受调解或调解不成的,及时导入诉讼、仲裁等法定程序,依法分类处理。
立足职能,省高院表示要持续做好入驻工作,及时选配骨干力量入驻并依法履职,定期梳理常见多发领域纠纷,加大对调解人员的指导培训,抓好调解和立案工作衔接,在法治轨道上实现定分止争。
省司法厅表示,将进一步推动调解组织、仲裁、公证、律师等多种解纷资源入驻、轮驻综治中心,选派更多金牌调解员、律师、法律专家等到综治中心发挥作用,围绕人民调解、社区矫正等做好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与综治中心实现信息共享、工作联动。
针对专门领域矛盾纠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表示,要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工作,保障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培育人社“法律明白人”,助力矛盾纠纷源头预防。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表示,要聚焦房屋交付、物业管理、欠薪欠资等住建领域“突出矛盾”和老旧小区上楼难、停车难等群众急难愁盼,多措并举解决诉求,努力做到“回应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提升一个领域”。
蚌埠市在会上介绍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工作成果和经验做法,赢得阵阵掌声。蚌埠市各县区因地制宜,通过盘活利用闲置办公用房、原址扩建、优化内部布局等方式完成场所规范化升级,实现标牌位置醒目、地图定位精准可查。在法检公司等6部门常驻基础上,各县区结合实际推动住建、农业农村等N家重点单位常驻,其他行业主管部门和群团组织每周至少1次轮驻,逐步完善常驻管日常、轮驻补短板、随驻保应急的多元解纷体系。
宣城市围绕“五有目标”,用28条细则规范场所设置,加强专业力量入驻,激活群防群治力量,健全完善首问负责、转办交办、会商研判等七项制度,筑牢规范化建设根基。结合日常调研、暗访督导等情况,对各乡级综治中心实施动态分级分类管理,落实重点攻坚、提升改造和专班指导,切实提升规范化建设质效。
阜阳市颍东区精心选址,选定城区中心位置,整合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等,采取高频事项单位常驻、低频事项单位轮驻、偶发事项单位随驻方式,汇聚43家单位集中办公,建好群众“家门口”的解纷“CBD”。
“我们健全调解优先、分层递进、司法兜底化解工作体系,对调解不成功的矛盾纠纷,设立‘调不成处置资源分布图’,涉纠纷类的导入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法律监督等程序依法化解、涉超职权跨县域的上报市综治中心协调解决, 确保人民群众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霍山县诚挚邀请与会人员到霍山指导交流。
与会人员与固镇县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交流
针对辖区人口密度大、老旧小区多、群众诉求多样,合肥市蜀山区南七街道大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邀请市物业协会派员进驻,联动化解物业矛盾纠纷281件;邀请省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保护专委会参与,提供消费领域调解、咨询服务;携手辖区8家律所组建“搭把手”法律援助队,为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援助;打造“娘家人”后援团,着力加强妇女儿童群体权益维护;成立新就业群体权益维护站,邀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入驻调处矛盾,实现一中心巧解“千千结”。
观摩综治“新实景”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
现场会期间,与会代表分成三组,观摩学习了蚌埠市蚌山区综治中心、固镇县综治中心及仲兴镇综治中心。
与会人员在固镇县综治中心观看指挥调度演示
“2024年,我们化解矛盾4107件,同比增长75.3%,信访案件数同比下降56.5%。”蚌埠市蚌山区综治中心讲解员指着墙上的数智大屏介绍。这块数智大屏吸引观摩团成员驻足观看。通过自主研发矛盾纠纷调解信息系统,设置“一人多事”、“家暴联动处置”、“重点人群服务管理”等系统模块,打通数据共享通道,蚌山区综治中心实战化实效化运行效果得到充分显现。
“蚌山区综治中心的工作做得很扎实,工作机制很实用,‘科技赋能+专业支撑’凸显数智赋能的重要性,提供了可借鉴学习的样板,”安庆市委政法委王天博看得认真、记得仔细,他表示,“将积极传达会议精神,优化升级已建平台,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线上办理功能,做好必要的数据对接共享,采取向入驻中心的职能部门开放使用的方式,推动入驻中心各部门统一使用综治中心信息平台,实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信息线上流转全覆盖。”
来到固镇县综治中心,门前长廊的公示牌十分显眼,综治中心组织架构、中心功能、工作规范等内容纷纷上墙,一目了然。“不能让群众来办事像‘迷宫寻宝’,”固镇县综治中心讲解员介绍道,“我们按照‘前台综合受理、线上分流交办、后台专业处置’模式,设立14个服务窗口,对群众通过走访、网、信、电等渠道反映的矛盾纠纷,提供‘派单、点单、预约、帮办’四项服务。”2024年,固镇县综治中心共受理群众诉求3321件,上门服务群众839件次,既做好“群众送上门的工作”,又“主动上门为群众工作”。
通过现场观摩学习,亳州市委政法委刘跃山受益匪浅,他表示,综治中心建设不仅是阵地升级,更是治理理念革新,下一步将充分借鉴先进经验,进一步统筹基层政法单位、社会组织资源,形成“协同共治”合力,因地制宜推动亳州市综治中心提质增效,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与会代表在固镇县仲兴镇综治中心参观
在固镇县仲兴镇综治中心,观摩团成员细致了解综治中心信息报送机制、登记受理机制、先行调解机制、研判预警机制等。“有效规范运行是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关键,通过健全完善各项机制,实现‘综治中心负责程序性推进、办理部门负责实质性解决’的工作格局。”仲兴镇综治中心讲解员介绍。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这场春夏之交的约定,标志着安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起点。大家纷纷表示,现场会上受到很多启发,为今后做好工作开拓了思路,下一步,将深入贯彻本次会议精神,努力夯实社会治理根基,让综治中心真正成为群众“心安之处”,打造更加绚丽的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江淮篇章。
第8730期
安徽检察新媒体出品
终审丨吴贻伙 二审 丨吴荧
来源丨安徽政法微信公众号
文字丨刘超
图片丨刘超 张飞 蒋思意
编辑丨李昂
投稿邮箱丨ahjc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