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之一,杭州比全国提前11年迈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24年底,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7.27万人,占总人口数的25.92%,每4人中约有一位长者,31.89万高龄老人直面岁月挑战。加速袭来的老龄化浪潮之下,一场数智破局在杭城悄然启幕。
杭州老年食堂将如何发展?“养老+科技”在杭州都有哪些探索?银发经济又有何新进展……针对大家关注的这些问题,和小编一起去看看!
“养老+科技”
“数智硬核”破解养老难题
智慧助餐“全城通”,呵护老人每一餐热饭。老年人凭“卡码脸”在全市1500余家老年食堂享受5-8折优惠,线上“浙里办”导航、线下“百膳惠老”标识构建家门口智慧助餐网络,累计优惠金额超1.1亿元。
独居老人“安居守护”,守卫长者每一个安眠夜。通过水电气数据监测智能预警,已为5400余户家庭成功处置138起紧急救助。人工智能赋能多元场景,让老年生活更有品质。
民政智能体“杭民星”依托主流大模型提供政策咨询;17家智慧养老院应用物联网实现智能照护;外骨骼机器人助老人轻松上下楼,机器狗送餐、陪护已成杭州养老机构和社区“新趋势”。()
“15分钟养老服务圈”
在杭州落地生根
破“床头之愁”。全国首创电子津贴“重阳分”, 可兑换上门服务或抵扣机构费用,累计发放近15亿元,惠及40余万老人;率先全省试点,6800余张家庭养老床位实现7×24小时远程监护。一张智能床位的背后,是“养老不离家”的民生承诺。
解“家中之急”。180余家康养联合体实现康复和养老深度融合;26个认知障碍友好社区构建筛查、干预、照护全链条,让失能失智老人“医养无忧”。医养融合的钥匙,打开了老有尊严的生命之门。
应“身边之盼”。2700余个村社级服务中心与226家镇街中心错位互补,形成“幸福荟”“幸福邻里坊”“阳光老人家”等一批品牌矩阵;“中央厨房+中心食堂+助餐点”多元助餐模式确保热饭直达老人餐桌。()
发展银发经济产业园
全面支持养老服务发展
银发经济产业园是杭州撬动养老产业变革的支点,制度破冰,供给更精准。深化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场地保障、资金补助、人才培养、激励扶持等配套制度,持续激活居家上门服务、老年助餐服务、消费品以旧换新适老化改造、老年人意外险等方面的市场活力、破解传统政策执行中的“一刀切”问题,提升服务弹性供给能力,为银发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紧扣“大社区养老”新格局,落实《杭州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在空间上推进嵌入式养老机构布点,在功能上引导建设护理型养老机构,在设施上强化街道、社区两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错位发展,并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机构联营、公建民营、合作或输出服务等方式,全面参与养老服务发展,扩大养老服务市场供给。
杭州将以滨江智慧养老园区为引擎,串联上城银发时尚园区、余杭生命健康园区,推动传统养老业态向多业态融合发展,培育养老服务产业品牌,形成一批领军企业,实现模式输出、品牌输出,统筹推动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促进多元业态深度融合,整体推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杭老年人,认准这个官方平台
您想了解的服务或许线上就能查询
在杭州还有养老服务的“官方平台”——杭向颐养。
“杭向颐养”是杭州市民政局在“浙里办”杭州城市频道内推出的一款集合各类养老服务的综合应用。可关注“杭州民政”微信公众号,点击下方菜单栏“民政服务”—“杭向颐养”进入应用。
“看机构”功能
用户可以通过点击按钮,轻松查询附近的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还利用老年人能力评估数据,智能匹配适合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养老机构,并优先推荐给有需求的老年人和家属。此外,VR全景展示功能更是让老年人和家属足不出户就能尽览杭城各类养老机构的房型和设施。通过星级、规模、补贴使用、机构特色等筛选标签,用户可以快速定位心仪的养老机构,并使用一键导航功能直达目的地。
“去用餐”功能
用户可以通过该功能查询身边的“全城通”老年食堂,并按距离远近推送相关信息。老年食堂的地址、联系方式、营业时间等一目了然,方便老年人和家属选择。值得一提的是,“全城通”老年食堂还提供了特定的惠老优惠折扣,市级优惠标准为60周岁以上老年人享受8折优惠,80周岁以上享受7折优惠,90周岁以上享受5折优惠。
“享政策”功能
服务根据老年人的精准画像信息,智能匹配养老服务政策库,生成“一人一清单”。老年人和家属可以查看“已享政策”及“可享政策”,获取政策福利详情及办理指南。
“约服务”功能
“杭向颐养”汇集了各类养老服务商,老年人可在线预约生活照料、康复护理、代办代理等服务项目,并通过“养老服务商城”在线下单。
来源:杭州民政
文字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杨欢
一审:缪军;二审:官卿梓;三审: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