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首轮吃了败仗后,莫迪向5国求援,对于此次印巴冲突,中美给出的反应一致,另一边,巴方在与印军的对抗中不落下风,正士气高涨。那么,冲突的具体情况如何?此次印巴局势又会走向何方?
5月7日凌晨,印度对巴基斯坦展开大规模军事打击,这是几十年来印巴之间最严重的一次交火。虽然印度声称这是“精准打击”,不会导致局势升级,但从目前的战况来看,印度并没有占到上风。
根据巴基斯坦方面的说法,印度空军此次出动的战机被他们全数击落,击落战机的型号也被一一列出,包括3架阵风喷气式飞机、一架苏-30战斗机、一架米格-29,还有一架无人机。这个战果如果属实,意味着印度的主力空军受到重大打击,毕竟资料显示,印度总共才36架阵风战机,一次损失3架,相当于近十分之一被击落,这对于一支寄希望于空优打击的军队来说,是不小的损耗。
同时巴基斯坦方面表示,他们的所有战机都安全返航,战损为零。还有传言称,巴基斯坦的导弹还摧毁了印度的一个军事指挥部。换句话说,这一仗打完,印度不仅没讨到便宜,反而还折了不少老本。表面上看印度是主动打击的一方,但从战果来看,巴基斯坦才是这一轮对抗中占据上风的一方。
分析来看,巴基斯坦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战果,主要靠的是PL-15空空导弹和红旗-9防空系统的配合使用。其中PL-15是目前世界上射程最远的空空导弹之一,再配合歼-10CE和枭龙Block 3战机,可以实现“先敌发现、先敌发射”,在目标战机还未靠近前就将其击落,有社交媒体图片显示,印军一些被击落的战机甚至还未发射导弹,这种“发现即摧毁”的模式正是现代空战的趋势。
除了空军交战之外,巴基斯坦也在加紧部署地面力量。综合各方图片,大量坦克正在开赴边境前线,而在此之前,巴基斯坦已经将SH-15车载榴弹炮部署至边境,可以看出,伊斯兰堡方面已经做好了打长期战争的准备。
印度方面显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立刻向五个国家“通报情况”,包括美国、英国、俄罗斯、沙特和阿联酋。说是“通报”,其实更像是在求援——美、英、俄是印度多年的军事合作对象,沙特和阿联酋则是巴基斯坦的重要金主,印度此时主动“联络”这几国,目的很明确:一方面是不想让中东国家继续支持巴方,另一方面是希望传统盟友能站在印度一边,给自己撑腰。
但现实情况远比印度设想的复杂。美国和中国这次罕见地在对印巴局势的态度上表现出高度一致:都呼吁克制,避免局势进一步升级。中美虽然在很多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在地区稳定这一大方向上是一致的。对美国来说,印巴冲突升级会影响其在亚太的战略布局;对中国来说,巴基斯坦是亲密盟友,维护地区和平符合整体国家利益,因此,两国都没有选择在这一时间点上为印度“说话”。
至于沙特和阿联酋,他们虽然与印度在经贸方面有合作,但对巴基斯坦有更深层次的宗教和军事联系,特别是在石油、劳务和侨汇方面,巴基斯坦对中东国家的依赖程度远远超过印度,这种背景下,印度想通过舆论和外交拉拢中东国家支持自己的军事行动,几乎没有实际可能。
回到此次冲突本身,印度首轮战斗失利,很可能改变其未来的军事战略部署。本身,印度在南亚地区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在国际舞台上也试图塑造“亚洲强国”的形象,但这次失利无疑是对莫迪政府的一次打击——不但没能起到震慑作用,反而被对方击落6架战机。
关键是,这些损失并不是在深入巴基斯坦领空后发生的,而是大多在印度领空内就被击落,这说明,印度目前的防空预警体系存在严重漏洞,面对巴基斯坦这种超视距打击的方式,缺乏有效应对手段。
毫无疑问,目前的局势已不是简单的边境摩擦,印度此次行动命名为“辛杜尔”,其军事意图已经明确,而巴基斯坦也不再隐忍,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局势更加紧张,印度国防部虽宣称将继续保持克制,但实地情况显示冲突随时可能再次爆发。
这场战斗虽然目前仍处于局部冲突阶段,但如果双方没有退让空间,全面战争风险将持续增加,印度本想打一场“短平快”的仗,为自己“长脸”,结果却让自己陷入更加复杂的战略困境;而巴基斯坦则用实力证明了,即使整体国力不及印度,只要战术得当,完全有能力在局部战斗中取得优势。
未来如何发展,还要看双方是否愿意坐下来谈判,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单靠军事打击和对外求援,印度很难解决克什米尔问题,也无法压制巴基斯坦的反击意志。如果局势进一步升级,甚至波及其他国家,中美等大国也势必会介入,到那时,印巴之间的“老账”,恐怕将不再是两国之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