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2077字,阅读时间约5分钟

“从岭南到长安,五千里奔袭”

改编自马伯庸现象级IP

长安的荔枝


唐代荔枝使?简直就是“项目经理”!“一骑红尘妃子笑”?背后却是跋山涉水、惊心动魄的“荔枝极限运输”任务……

这是话剧《长安的荔枝》所讲述的,荔枝使“李善德”在历史洪流中逆流而上、以智破局的动人故事。

5月6日,由西安话剧院与事吾剧戏联袂呈现,改编自马伯庸现象级IP的话剧《长安的荔枝》参加第四届长三角城市戏剧节暨2025黄浦文旅“促消费”活动启动仪式,在上海中国大戏院举行。5月22日至25日,话剧《长安的荔枝》即将在上海开启首演。这部“唐朝职场求生实录”,将带着“穿越千年”的历史回声,邂逅期待已久的观众们。


话剧《长安的荔枝》

即将首演

“我们都是李善德”:古代故事的现代主题表达

公元755年,大唐天宝十四载,当在基层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的“九品芝麻官”李善德,刚掏空积蓄在首都长安买下一套房时,一个改变他人生的“荔枝鲜运”烫手差事降临到了他头上。

“荔枝鲜运的极限在哪里?”秉持着孤注一掷的信念,从岭南到长安,“搏命”十一天、奔袭五千里,李善德与时间赛跑、与权谋周旋,历经官场暗涌、同僚算计、生死追击……算学智谋成为绝处逢生之路上的唯一依傍。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历经千辛万苦,在贵妃生辰时将荔枝鲜运至长安的“小人物”,究竟坚守着什么?又在“官场生死局”中如何挣扎选择?

话剧《长安的荔枝》首演之前,主创团队在紧锣密鼓的排练之余接受了采访。


“如何理解‘李善德’这个人物?《长安的荔枝》围绕着李善德的‘荔枝鲜运’之路,给大家传递了什么样的核心主题?”

主演 松天硕:李善德这个角色,其实是当时时代背景下的一个“中年打工人”。他和其他“打工人”最大的核心不同点——其实已经写在了他的名字里——他能守住本心的善与德,所以他叫李善德。

有一个瞬间我记忆犹新:最开始回忆“荔枝鲜运”起因的一段戏里,李善德当选“荔枝使”一职,那时他并不知道同僚在笑话他,大家笑、他也笑,那一刻,他酒醉喜悦,发自内心地认为与想要的生活近在咫尺。尽管之后发现这是同僚坑害、生活欺骗,但那个笑容还是非常触动人

我希望能够将李善德活生生地带到大家面前,如果能让大家在李善德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就已经是很好的结果。


主演 松天硕

改编/导演 李梦泽:李善德就是我们身边的每个努力生活的普通人。他勤勤恳恳、摸爬滚打,依旧没有晋升;他也会为运输荔枝焦头烂额、呼天抢地;在得到大人物青睐的时候,他也不自觉地飘飘然起来。

但他同样不惜顶撞杨国忠,也要为自己心中的那一丝不安而直言不讳;愿意放弃在长安购置的宅邸,也要为远在岭南的峒人们呐喊一声。

其实,在这一路运输荔枝的过程中,李善德经历了艰难险阻,让他看到了众生,也真正看到了自己。他探寻到内心真正的自己,才获得了圆满和平静。这是这个故事里,我最愿意与人分享的感悟。 (摘自导演阐述《一位中年社畜的拼搏奋斗和自救之路》)


改编/导演 李梦泽

寻找历史故事的现代性

“肢体”暴风创新演绎 LED灯呈现视觉狂想

在排练中,主创团队不断思考:如何在方寸舞台中,容纳极为紧凑的情节、曲折跌宕的“荔枝鲜运”之路呢?

这与舞美设计、演绎方式有关,更与故事内核有关。在打磨剧目的过程中,导演李梦泽另辟蹊径——尽管它是唐朝的故事,但不只是唐朝的故事。与还原唐朝的目标恰恰相反,《长安的荔枝》要寻找的,是“历史故事中的现代性”。“李善徳是我们身边的人,他依然活在每一个时代。所以我们力求能把这种现代性体现出来。” (摘自导演阐述《一位中年社畜的拼搏奋斗和自救之路》)


“事件接事件、意外叠意外”,无缝衔接的叙事切换让整部剧目流畅而生动;LED灯管成为主视觉元素,营造出现代感,更烘托出一种“高效率、无休止的社会节奏”氛围。

而拓展“肢体”语言的表现力,也成为了舞台叙事的核心落脚点。挣扎、奔跑,碰撞、伸展、蜷缩……演员们不断“碰撞”,鲜活的戏剧张力油然而生。



“使用LED灯光管的呈现,是因为现在许多建筑立面、当代设计中都会出现LED灯的元素,用它作为最直观的现代性表达非常合适,”李梦泽在访谈中说道。

“‘肢体剧’这种呈现形式,则更多取决于《长安的荔枝》广阔的地域、时间跨度,还有大量的运输场景、天马行空的想象情景。肢体语言的视觉冲击力非常强大,它能够拓展具体场景的想象空间,将人物内心情感外化,让舞台连接观众,剧目也充满创意与激情。”

长安文化“底色”与“回声”

从西安到长安,凡人史诗背后的文化底蕴

事实上,刻画李善德这样的“小人物”,也离不开对长安文化底色的挖掘。

“这部戏说是‘长安的荔枝’,其实是从广州历行千里运送荔枝到了长安,这里面的戏剧性也好,人物执拗感、实干感也罢,你其实能从西安这座城的文化底蕴、西安人的基因里感受到一些。”主演松天硕这样谈道。


“其实《长安的荔枝》,包括像之前的《长安十二时辰》,它和当地的文化历史都有着非常密切的渊源,我们在打磨剧目的过程中也会汲取这些元素,包括服装设计、具体场景,我们在凸显现代性的同时融合历史文化,才会更生动、更富有戏剧魅力。”李梦泽说道。


由西安话剧院出品的“长安故事”既有扎根本土文化的历史底蕴,也有着包罗古今、跨越地域的“回声”。如今,话剧《长安的荔枝》上海首演五场秒罄、加场火爆所折射的文化能量,正不断引发着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共振。

“话剧《长安的荔枝》是我们‘天下长安’系列出品的又一次尝试。在此之前,我们先后创作了《长安第二碗》《长安号的笛声》《长安十二时辰》三部话剧,这个系列扎根西安本土、传承历史文脉,作品也取得了广泛好评,”来自西安话剧院的工作人员介绍道,“长安不只是过往千年的一座城,历史文化也是‘人间烟火’。我们会持续关注、创作更多好作品,用不同角度编织‘长安图谱’,凝聚生于‘长安’而融合中华文化的情感共鸣。”


当历史的尘烟滚滚卷入当代剧场,当古代职场“生死局”呈现出“黑色幽默”背后的无尽辛酸与倔强,话剧《长安的荔枝》中从岭南到长安的五千里路,也就成了“李善德”与当代“打工人”跨越时空共同奔袭的人生路途。

话剧《长安的荔枝》也将于5月31日至6月15日回到西安,登陆西安话剧院新城剧场,让我们共赴这场独具文化魅力的“长安荔枝传奇”!

(滑动查看更多演出信息)


编辑:羚玮

校对:蔷薇

初审:媛媛

终审:文静

西安曲江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