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金桥综合保税区日均车流量超过3000辆,承载着区内近40家企业的物流命脉。此前,市民通过解放日报•民声直通车反映,因园区出入口高度依赖华东路闸口,在早晚高峰时段,金桥综合保税区西大门外的华东路存在严重拥堵现象,不足200米的路段,车辆通行时间最长可达20到30分钟。

报道刊发后引发关注,金桥管委会牵头召开专题协调会,联合商贸处、营商处、浦东海关金桥办、派出所、交警四大队等多方,就新闸口开通的可行性进行深入论证,最终新开设川沙路闸口供企业员工车辆在高峰时期通行,缓解了部分通行压力。

增开新闸口缓解高峰压力

上海金桥综合保税区北至龙东大道,西接华东路,东临川沙路,南面高科东路,处于外高桥保税区、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北区和张江高科技园区环绕地带,一期总面积约1.52平方公里,总规划占地面积2.8平方公里。

此前,开设在华东路上的金桥保税区西大门是社会车辆唯一的进出通道,在早高峰8时到9时,以及晚高峰5时到6时之间,金桥综合保税区西大门外的华东路总是拥堵不堪。

但这些情况在新闸口开放后有所缓解。今年4月,保税区的川沙路闸口正式通车,原定工期在多方协调下提前30天完成。新建闸口设有2进2出智能通道,搭载车牌识别、自动抬杆系统,平均每车次通行仅需2.5秒。正式通车以来,川沙路闸口每日车流量维持在100辆左右,虽未达到高峰值,但已有一定分流作用。“刚开闸的那一天不到30辆。现在大家知道这条路通了,部分员工开始选择从这边走。”园区相关管理人员表示。


此前,园区出入口高度依赖华东路闸口。

5月上旬,记者走访川沙路闸口现场看到,通道两侧车流有序,标识清晰,现场保安在关键节点协助引导车辆,秩序井然。园区员工车辆通过智能识别后自动抬杆通行,无须人工验证或停车扫码,几秒钟便可驶入综保区。


新建闸口设有2进2出智能通道,缓解了老闸口通行压力。

相比以前,华东路闸口通勤压力也明显缓解,园区早高峰拥堵时长由原先的30分钟压缩至15分钟以内,行政车辆通行效率显著提升。

据介绍,目前川沙路闸口在高峰时期面向园区内部企业员工车辆开放,需提前报备登记。“这个闸口现在只通行政车辆和施工车辆。今年我们计划把它改造成像主闸口一样,全天也可以通行。同样在高科西路上,我们也要再增设一个新闸口。”金桥管理局综保处工作人员称。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企业提出的“如何避免闸口使用混乱”“通行车辆如何界定”等问题,金桥管委会同步制定了《川沙路闸口行政车道出入规定(暂行)》,采用企业报备与白名单制度,限定行政类车辆通行。同时联合交警部门动态调整园区交通组织,确保闸口使用规范有序。

从“一件事”到“一类事”

记者现场观察发现,在闸口交通改善的同时,也迎来了新的停车难与施工车辆占道问题。目前园区每日车流量约3000至4000辆,既包括企业员工车辆,也有正在园区四块地开发建设期间进出的施工运输车辆。

“施工期间,五六百辆大货车涌入,确实会影响通行。虽然是阶段性的,但对交通压力不小。”园区工作人员坦言。园区方面已与施工单位沟通,尽量避免早晚高峰期间施工车辆占道,但实际管理仍存难度。

在停车方面,因园区不收停车费,外来车辆、出租车司机中午时段停靠频繁,叠加员工车辆占位,管理难度不断加剧。“我们正做停车位总量和员工车辆数量的调研,准备排查出缺口,然后画出正式车位,通知企业员工按区域停放。”

随着新问题的出现,相关的优化措施并未止步于闸口本身。据介绍,园区后续还考虑在靠近龙东大道的绿化区域建设地下停车场,目前处于前期规划阶段,近期仍以摸底数据、缓解压力为主。


园区停车位数量和位置仍在排摸。

为匹配新闸口运作和园区交通变化,金桥管委会还同步推进园区交通组织精细化管理——包括梳理施工车辆通行线路、重新评估停车资源配置、动态复核信号灯配时策略等。未来还将对访客车辆、会议类用车探索设定临时通行机制,并逐步打通智慧平台,实现园区车辆全域动态管理。

“企业服务专员”制度也同步强化,企业有新诉求可以随时向服务专员反馈,由管委会协调相关部门快速回应处理。

目前,金桥综保区新一轮交通运行评估工作已经启动,后续将基于实测数据继续优化闸口利用效率与制度适配能力。道路治理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如何让改善不止于“缓堵”,更迈向真正的“畅通”,仍需政策持续加力、多方联动推进。

原标题:《追踪|“排队时间缩短一半”!新开闸口后,金桥综保区高峰拥堵明显缓解》

栏目主编:毛锦伟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王一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