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出生的小梅,今年已经步入了而立之年。她来自四川的一个小村庄,家境普通,至今单身。
因为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她的存款几乎为零。
虽然外貌平平,但她有一个优势——本科学历和不错的英语基础。然而,在国内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这些似乎并没有帮上太多忙。
2024年12月20日,幸运降临到她身上,抽中了澳大利亚的旅游打工签证。
但问题来了:没有启动资金怎么办?她狠下心从网上借了三万块钱作为路费。这无疑是一场冒险,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更深的困境。
尽管如此,小梅还是决定赌一把。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她一直隐瞒着自己的真实经济状况。
刚到澳大利亚时,小梅心里充满了不安和对未知的恐惧。她害怕找不到工作,还不了贷款,只能靠积蓄度日。
毕竟,很多中国同胞到了澳洲后,因缺乏门路,往往需要一两个月才能找到工作。
由于手头紧,小梅在社交平台发布帖子,寻找同样在澳洲的女性合租,最终住进了一家青年旅社。
这里几乎每天都有室友因为签证到期或找不到工作而搬走。小梅在这里躺了整整半个月,却始终没能找到工作,昂贵的生活成本让她倍感压力。
她只能躺在上下铺的铁架床上,每天在公共厨房煮速冻饺子填饱肚子。
即便如此,她依然坚持每天在网上投递简历,期待能有一份工作机会。
终于,在吃腻了速食食品后,小梅决定出去走走换换心情。她走进一家中餐馆,想品尝家乡的味道。
老板娘得知她是中国人后非常热情,还免费给她夹了一大碗炸鸡。
更让小梅感动的是,结账时老板娘主动询问她是否找到工作,并表示可以帮忙介绍。
“我知道有个地方缺人,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可以帮你联系。”
正是这条线索让小梅成功找到了第一份工作。
为了早日还清贷款,减轻心理负担,她立志要在一个月内存够三万块钱。
趁着打工度假签的机会拼命赚钱存钱是明智之举,这样无论回国还是留下,她都能有自己的选择权。
为了还贷,小梅异常努力,同时打了三份工。第一份是在咖啡店打工,每周工作45小时,时薪30美元。
每天从早上六点半忙碌到下午三点半,整整九个小时。
第二份工作是在中餐厅上班,一周工作20.5小时,每小时也是30美金。
每天清晨六点天还没亮,小梅就已经出门了,路上连一个行人都看不到。
她的任务主要是切配食材,制作简单的三明治、打水果泥等。
西餐大多为半成品,仅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小梅就已熟练掌握,能够独立完成出餐。
整个过程几乎没有与外界接触,唯一轻松的时候就是可以边干活边和同事聊聊天。
站一整天确实很辛苦,腰酸背痛是常事,但为了挣钱,小梅咬牙坚持。
她喜欢这种无需操心的体力活,虽然身体累,但心里踏实,没有勾心斗角,收入也不错,晚上还能睡个好觉。
三点下班后,小梅只在宿舍休息了一个小时,四点半就来到中餐厅继续工作。
她要从下午四点半一直忙到晚上九点半。
在这里,她负责后厨的配菜洗菜工作,客人离开后还要帮忙收拾餐具清洗碗碟。
工作五个小时后,天色已黑,她才得以下班。
除此之外,下班后她还有额外的私活,晚上十点开始帮助国内想要出国打工的人进行线上签证模拟。
直到晚上十点四十五分才结束一天的工作。
然而,当工资到账的那一刻,所有的辛苦都变得值得。
每周发工资时,咖啡店会给她1149美元,折合人民币五千多块。
中餐厅虽然工作时间短一些,但也发放了700美金,大约三千多人民币的工资。
一周下来,她赚了8323块钱,这还不包括国内的兼职收入。
在很多人看来,每周工作六十多个小时漂洋过海干苦力,挣这点钱并不划算。
但对于小梅来说,这份在澳大利亚底层工作的经历已经是她目前最好的存钱方式。
仅仅一个月,除去房租和其他开销,小梅顺利存下了三万块钱。
她第一时间把贷款全部还清,成功摆脱债务。
到底什么才是“底层”呢?除了那金字塔尖上的10%,其余的我们不都是普通人吗?
2025年的今天,还有那么多人一边抱怨三千月薪太低,一边觉得体力劳动丢脸。
其实,只要是正当工作,无论什么工种,只是薪资不同,投入的成本不同,每一位劳动者都应得到同样的尊重。
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