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广东某小学班级里,因为一名学生与其他同学发生矛盾,班里部分孩子打算集体孤立他。班主任老师得知后立即在班上严正表态:"在咱们班,我看不得有任何人,带着其他同学孤立别人!"


这条新闻一经发布就引发网友热议,不少人表示:"这才是真正的为人师表!"老师及时制止校园冷暴力的做法获得广泛点赞。但也有网友发出疑问:“这算不算变相以暴制暴?教育不该有更好的方式吗?”

网友热议:





首先,我们要清楚为什么老师会选择直接停课。

要知道,如果发现班上有人故意孤立同学,就已经不是小事情了。今天搞孤立,明天就可能变成语言侮辱、打架斗殴,甚至网暴。这时候,停课处理是一个有效办法。因为可以迅速打断“小团体”的霸凌链条,防止事态恶化。也可以让带头的人明白:欺负同学,就算全班一起干,照样追究你个人的责任。

而且在停课期间,可以教育施害者,让他体验被孤立的感受,学会换位思考;保护受害者,帮他走出阴影,重新找回自信;同时也在警醒旁观者,告诉全班同学,沉默=纵容,每个人都有责任阻止霸凌。归根结底,停课不是目的,而是止损。

这样看来,停课作为一种干预手段,效果显著。但要知道,它更像一把「双刃剑」:用对了能快速遏制霸凌,用不好反而可能埋下隐患。


就比如霸凌者可能觉得“老师针对我”,反而更恨受害者,回来作妖更狠。如果停课原因不讲明白,班里人瞎猜,要么觉得老师偏心,要么以为受害者“打小报告”,最后关系更僵。而且停太久,学的东西都跟不上了,尤其是成绩一般的学生,回来更吃力,可能自暴自弃。家长也会有怨言,可能会把事情闹更大。

还有,停课不是想停就停,必须按《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执行,不能超时——初中生最多停3天,还得学校审批通过才行。而且也得学校领导批了才算数。老师不能自己随便让学生回家,不然容易出问题。

想要解决问题,就不能光治根不治本。

首先要让霸凌者真正“醒过来”,而且不能只有惩罚,得让他明白错在哪——用谈话、写反思,甚至心理辅导,帮他跳出"大家都这样"的甩锅心态,认清自己的责任。其次别让围观的同学“装瞎”,像是在开班会时直说:"不站出来=变相帮凶",用案例讨论戳破他们的侥幸心理,培养敢说话、敢反对的风气。


接下来还要搞定家长,让家长认清问题,别让家长用"孩子性格孤僻"轻描淡写带过,开家长会直接展示孤立行为的伤害,让家长明白这和"不合群"不是一回事。同时也要提供补课+心理疏导记录,让他们看到学校罚得有理有度,孩子不会被落下,这样家长才会心安。

总的来说,停课不是不行,但别瞎用——罚要罚得明白,罚完还得有后手,别光图一时省事,回头问题更麻烦。

来源 丨 红 网 论 坛 网友@不必懂你的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

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