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都是冠军,怎么有的人能去清华北大,有的人只能去地方大学。
差别最明显的就是陈芋汐和全红婵,两人是同一个项目的冠军,怎么陈芋汐去了浙江大学,全红婵只去了暨南大学,连985都没进。
2025年优秀运动员的保送名单对外公示,其中奥运冠军们的去向成了大众议论的焦点。
运动员保送大学到底是怎么操作的,是国家分配还是自己选择?
同样是射击项目的冠军,身为浙江台州人的黄玉婷保送到了浙江大学,身为苏州人的盛李豪则选择北上,保送到了211大学北京体育大学。
而浙江的游泳选手余依婷则保送到了复旦大学。同样是奥运冠军,余依婷虽然名气不大,但她保送的学校比陈芋汐,盛李豪这两位世界冠军都要好。
运动员保送的高校和成绩的高低没有必然的关系,和运动员的户籍和个人选择倒是有很大的关系。
就算是奥运冠军,也并不是无所顾忌,随意挑选。清华招收的运动员很少,今年成功进入清华的运动员是巴黎奥运会射击冠军谢瑜,广东篮球青年队球员何文炜。
谢瑜出生贵州大山,被媒体称为罕见的“寒门出贵子”。他的情况和全红婵类似,没有任何的背景,为啥清华不要全红婵呢?
近几年被清华录取过奥运冠军有杨倩和叶诗文,苏翊鸣。每个学校对于录取都有自己的规定,本科录取是最为严格的环节。
清华已经是慷慨的了,北大录取的奥运选手更少,本科几乎没有。运动员读北大只能读硕士,并且大多数都是2年制定向培养。
就比如王楚钦去北大读硕士不用考试,但是他也不占用普通学生的名额,因为他的这个硕士就是相关单位需要送来培训的,跟普通的学术研究不一回事。
丁宁也在北大读过硕士。即使是奥运冠军,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去读清华北大的。因为本科学历最为重要,所以名人在清北读研容易,本科录取却很难。
即使相关学校对运动员大幅度降低分数,但是有些运动员还是满足不了。对于几乎没有上过文化课的运动员来说,省里会给他们安排本省最好的资源和学校。
全红婵选暨大真不是“低就”。这姑娘老家在广东湛江,暨南大学在广州,训练基地也在省内,选家门口的211明显更实际。
再说苏炳添当上暨大体育学院副院长后,还专门搞了个“冠军班”,文化课跟着训练走,论文能拿跳水动作分析当选题,这安排不比硬啃微积分强?
全红婵家都是农民,不能为她规划未来,她成长到现在一直是靠着国家队的管理。所以她需要的是苏炳添这样一位懂运动员的老师,帮助她完成过渡,规划未来。
而陈芋汐家三代搞体育,她的家庭眼光更长远,对她有更高的规划。她和全红婵一样的训练强度,但是陈芋汐一直在学习英语,补习文化课。
陈芋汐一直积极参加上海和浙江地区的活动,还被选为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委员。也许陈芋汐将来会从政也不一定。
这就好比全红婵和陈芋汐跳水的动作不同,未来的规划不同,但她们将来一定都能都能溅起满分水花。
有人说,运动员保送大学会不会是一种不公平。但事实上,随着经济的发展,体育商业化繁荣,运动员会越来越值钱,欧美和日本的大学都对运动员青睐有加。
哈佛大学的体育生分数线可以比普通学生低100分,录取率却高达83%。大学里的体育教练会到地方高中去挑人,只要被挑中就能保送大学。
对于外国人来说,学校的运动队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有中国留学生反映,他们去日本留学,想要加入足球队,结果根本接受不了。
因为学校里的球队没有假期,所有的周末寒暑假都要参加训练,所有人都统一剃平头,军事化管理。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社团都是玩玩,踢球只是娱乐,一个大学球队弄得跟军训一样,简直是不正常。
西方社会一向崇尚什么自由,快乐,但是他们的体育教育却高压,严格,竞争激烈。所以运动员出身的孩子,不管是考大学还是找工作,都非常受人青睐。
斯坦福大学招生办主任曾透露,他们招体育生主要看重三点:抗压能力、时间管理、团队领导力,这些素质比成绩满分管用。
运动经历不仅是简历装饰,实则是顶级圈层的敲门砖。谷爱凌在拿到冠军之后,直接可以和西方众多老钱的子女交际,社会身份又上升一个等级。
谷爱凌身高一米75,穿上高跟鞋之后至少一米八,但是在她和同学的合照里,没有一个比她低的男同学,这就是因为西方大学总是挑选有体育成绩的学生。
牛津大学赛艇队每年招新,考的不是体能而是家世背景——毕竟能凌晨五点起床训练的,多半是继承庄园不用打工的公子哥。这种隐形人脉网,可比课堂知识值钱多了。
体育从来不只是运动,它是跨越阶层的云梯、打破偏见的铁锤,更是埋藏在人类基因里的生存本能。
西方大学最在乎的就是自己的影响力能不能延续,所以他们招收的是将来掌握社会资源,能对社会有巨大影响力,将来能在各行各业成为领导的人。
所以西方大学喜欢录取富二代,官二代,还有体育明星,以及个别的天才。因为在他们一百多年的经验中,这少部分人将来可以掌握90%的社会资源。
再看国外,美国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规模已达190亿美元,英国私校每年收30万人民币就为教孩子马术。
相比之下,中国家长还停留在“跳绳为中考”的阶段。但话说回来,中国的大学本身的目标和西方并不一样。
我们的大学是要让更多普通的孩子,打破天花板改变命运,所以录取的体育生远比西方少。2025年,全国保送1011人,少部分是奥运冠军。
真正的问题在于,那些有资源把孩子培养成运动员,让他们能够抓住机会走上名校的家庭。这些孩子不仅运动优秀,成绩也都不差。
怪不得现在的家长都这么的焦虑,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