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婚姻,是人的第二次投胎。

对此,深以为然。

就像电影《出走》的原型苏敏一样,在寡淡无味的婚姻中,日复一日的陷进生活的泥潭。

对她来说,自己从未在丈夫身上感受过什么温情。

哪怕她后来选择出走,丈夫仍然不为所动。

唯一的一次电话联系,还是因为苏敏过收费站时,刷了丈夫的卡,从而被对方指责、追债。

可以说,压抑、窒息,伴随了苏敏半生。

好在,她终于鼓起勇气,翻越了围墙。

可在现实生活里,仍然有不少人会被婚姻困在原地,进退两难、受尽摧残。

所以说,婚姻在某种程度上,真的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未来。

正如心理学研究表明:

婚姻质量,直接影响人的寿命、幸福指数,甚至是事业成就。

可让人无奈的是,深陷于热恋当中的年轻人,往往遵循着“有情饮水饱”的宗旨,而常常会忽略一些要紧的因素。

所以,作为父母,才要擦亮眼睛,为自己的儿女把关。

尤其是那些明智的父母,不会只看表面条件,而是会深入了解两件事情。

接下来,一起了解一下吧。



01.打听对方家庭的家风与价值观

哈佛大学历时75年的“幸福研究”揭示:

决定人生幸福的最重要的因素是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其中,婚姻关系位居首位。

所以我们能够窥探到,婚姻何其重要。

而一个家庭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往往通过“家风”代代相传。

就像我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个案例。

有位母亲在女儿婚前,特意和男方家人在一起吃饭,结果发现其父母对服务员态度傲慢,最终婉拒了这门婚事。

后来得知,那家人确实存在着严重的控制欲和尊卑观念。

中国有句老话是:娶女看家风,嫁人看公婆。

通过观察对方父母的相处模式、对长辈的态度、处理矛盾的方法,往往能预见子女未来的婚姻情况。

就像心理学上的“代际传递”理论所说的那样:

人们会无意识的复制原生家庭的沟通方式和生活理念。

若是对方家庭存在严重控制欲、暴力倾向或极端特质,这些很可能在下一代婚姻中重新显现。



02.打听对方在压力下的真实品行

众所周知,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

尤其是步入婚姻后,可能会因为各种突发状况,或柴米油盐的琐屑,而打破原先的“恩爱”平衡。

而往往越是这时候,越会无形中放大一个人的缺点和问题。

正如芝加哥大学研究发现:

人在疲惫、压力状态下的表现,最能反映真实性格。

之前在网上看到过一个国外的案例。

有一位父亲让准女婿参加一次家庭旅行,途中故意制造了一些“小意外”。

而当汽车爆胎时,那位年轻人不仅冷静处理危机,还主动安慰焦虑的其他人。

这一表现,让父亲放心的将女儿托付给他。

其实,无论男孩女孩,还是说双方父母,在婚前一定要特别观察几个关键时刻。

比如,对方在金钱纠纷时的反应。

比如,计划被打乱时的应对,以及与弱势群体相处的方式等等。

这些场景,往往能揭示一个人的情绪稳定性、责任感与同理心。

就像心理学家戈特曼所言:

预测婚姻是否能持久,不在于争吵的频率,而在于修复矛盾的方式。



03.婚姻,是人生最重要的投资

在过去,若是谈婚论嫁,大家讲究的是年纪相仿、门当户对。

为什么有这个婚恋标准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成长环境相差不大的两个人,在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上,都会具备一定的契合点。

而这,才能保证两个人在一些事情的思考和解决方式上,处于同一模式。

但现如今呢,早已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一套了,自由恋爱的旗帜高悬,父母的参与度也骤降。

可越是这个节骨眼,越是要把好关、擦亮眼。

毕竟,就像股神巴菲特说的那样:

人生最重要的决定,不是投资哪支股票,而是选择与谁共度一生。

说起来,婚姻不单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种生活方式的融合。

好的婚姻,能让人如虎添翼,实现1+1>2的幸福。

而坏的婚姻,则可能让人生陷入泥潭,进退两难。



作为父母,在儿女婚姻大事上,适度的把关并不是干涉,打听对方家庭的一些事情,也并不是探寻隐私,而是用智慧为他们筑起第一道防线。

只有了解,才能有效规避未来风险。

毕竟,婚姻的幸福,远不是刚开始时的轰轰烈烈,而在于日复一日的相知相守。

正如杨绛先生说的那样:

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而这份淡定从容,往往始于明智的选择。

我们,共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