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近年来,南宁市青秀区始终坚持把教育作为民生监督的重点工作来抓,找准依法履职的最佳切入点,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推动城区“双减”政策落实、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和教育质量提升,助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青秀区人大常委会开展巩固“双减”成果同步提升校内教育教学质量工作专题调研
聚焦“双减”落实,持续跟踪监督。自2021年教育“双减”政策全面实施以来,城区人大常委会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对“双减”工作推进情况持续开展监督,通过实地走访、现场交流、人大常委会审议、跟踪督办等方式,全面了解“双减”开展情况及存在问题,有力推动“双减”工作在青秀区落实落细、提质增效。
聚焦资源配置,推动学区制改革。自2018年实施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以来,逐步探索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青秀经验”。城区人大常委会从2024年开始连续两年对城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情况和城区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情况开展专题调研,提出要精准掌握人口规模和学生分布,统筹推进校园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要注重挖掘和培育学校特色;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完善学区治理体系意见和建议,并持续进行跟踪监督推进。目前,城区已设立10个学区,进一步完善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最大限度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增量化、普惠化和均衡化。2020年获评自治区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示范区;2021年,学区制管理改革项目被评为南宁市优秀改革创新项目;2024年12月通过了自治区教育厅专家组对青秀区学区制改革示范区评估验收。
聚焦项目投入,重视师资建设。在城区人大常委会的积极推动下,城区政府2021-2023年建成投入使用了8所义务教育学校,新增学位15675个;2024年新改扩建学校6所,新增学位4050个;积极盘活城市闲置校舍资源,新增盘活学位1595个,有效解决片区学位紧张问题。针对学区骨干教师分布失衡等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开展调研,推动城区形成“县管校聘”和名师下沉乡村等机制,以“名师培养名师”的思路解决城乡师资均衡问题。2021年起共打造青秀名师工作坊55个,打造“青秀名师讲坛”特色教研品牌,实现“提升一名师、培养一团队、发展一整片”的良性循环。
聚焦建议办理,回应群众关切。城区人大常委会紧扣教育民生关切,依托“选民接待日”“民情沟通会”“智慧青秀人大”等多元履职载体,广泛收集群众教育诉求,精准聚焦学位供需矛盾突出、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等痛点难点,两年来提出的“关于解决长虹片区学校学位紧缺的建议”“关于充分发挥学校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前端作用的建议”等8条事关教育工作的建议,均纳入了城区政府工作清单,有效推动相关问题的解决。同时,通过跟踪督办为民办实事项目,有力推进南宁市第四幼儿园新园建设、班班通设备采购等涉及教育的民生实事落地见效。
青秀区义务教育学区制改革情况座谈交流会现场
青秀区人大常委会通过“监督+支持”双轮驱动,有效推动城区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质量稳步提升。下一步,城区人大常委会继续聚焦群众关切,强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持续擦亮“学在青秀”教育金字招牌,为打造新时代教育强区贡献人大力量。
文进明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