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心态,全力以赴,从容应考……
来源 | “中国教师报”微信公众号
作者 | 韩君韬 重庆一中
距离2025年高考只剩一个月时间。
高三冲刺阶段,压力如影随形,学生和家长的状态各异。
有学生向老师哭诉,自己身心俱疲,非常焦虑。
同时,家长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在孩子面前谨小慎微,生怕说错话;有的则心态乐观,觉得孩子坚持考完就是胜利,“人生很长,不必慌张,你未长大,我必担当”,道出了一部分家长的心声。这些情况都表明,高考前做好学生的心理调适至关重要。
在高考前的最后一个月,每位高三学子都站在了成长的关键节点,这段时光承载着无数的梦想与期待。
作为班主任,您全程见证了学生一路走来的拼搏与坚持,也深知他们在这个特殊阶段面临的压力与挑战。下面为您提供一些针对高考冲刺期学生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希望能助您引导学生以最佳状态迎接高考。
心理压力从何而来
在高考冲刺的紧张氛围中,学生遭遇了诸多难题,这些问题影响着他们的备考状态,您需要密切关注并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
1. 成绩起伏引焦虑
成绩的起伏波动,就像坐过山车一样,让学生的心情跌宕起伏。不少学生因为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就容易产生强烈的自我怀疑,焦虑感如潮水般涌来,觉得之前的努力都付诸东流。
比如有的学生原本数学成绩良好,却因一次模拟考发挥失常,后续对数学产生恐惧心理,复习时变得畏缩不前。面对这种情况,您可以多留意,及时发现情绪低落的学生,主动找他们谈心,引导学生认识到一次考试成绩不能代表全部,帮助他们分析考试失利的原因,鼓励他们重拾信心。
2. 情绪多变陷迷茫
这一阶段学生情绪极不稳定,前一刻还信心满满,下一刻可能就因为一点小事陷入沮丧、焦虑、烦躁之中。
而且,在网络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高考相关的信息铺天盖地,学生很容易被这些信息干扰,陷入“焦虑茧房”。
您可以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减少负面信息的接触。同时,组织一些班级活动,帮助学生释放压力,稳定情绪。
3. 目标交织致混乱
许多学生虽然知道要考大学,但对于具体报考哪所大学、选择什么专业并没有清晰的规划,多个目标相互交织,导致备考时不知从何下手。
您可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主题班会,邀请专业人士或学长学姐分享经验,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大学和专业的情况,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兴趣和能力,制定合理的目标。
4. 期待过载成重压
来自家长、老师和自身的期待,有时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使他们在考试时担心辜负他人,难以轻装上阵。
您要与家长保持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避免过度施压。同时,在班级营造轻松的氛围,告诉学生尽力就好,不要过分在意结果。
学生心理调适指南
1. 悦纳自我,拥抱成长
强大的内心植根于接纳自我的能力,而外在力量有助于激活学生强大的内心。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和潜力。
您可以在日常交流中,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在学校生涯规划、教师悉心指导和家庭温暖支持下的成长历程。
比如,有学生曾因英语发音不标准而自卑,不敢开口说英语。但后来发现自己在英语写作方面颇具优势,逐渐接纳了自己,发挥长处,英语成绩也得到了提升。
您可以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接纳自身的不完美,在现有基础上努力进步,这也是成长。
2. 专注当下,迎接未来
备考时,让学生专注于可控之事,如合理安排作息,保证充足睡眠,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扎实掌握知识点,认真分析错题,查漏补缺;按照自己的节奏复习,不盲目跟风。
对于考试结果、他人评价等不可控因素,教导学生要坦然接受。当发现有学生因担心被嘲笑而分心时,您可以及时引导,让他们专注于复习和调整答题策略。
3. 科学分析,精准提升
建议学生将历次考试成绩整理成档案,分析成绩波动。成绩好时总结经验,成绩不理想时找出薄弱环节。您可以定期检查学生的成绩分析情况,借助您自己的经验和人工智能平台,给予指导和建议。
4. 注重细节,舒缓压力
告诉学生感到疲惫焦虑时,不要硬撑,给自己留出放松时间,好好休息。调整作息,尽量与高考时间保持一致。选择感兴趣的活动释放压力,如绘画、听歌等。制作心情小便签,记录心情、趣事或对未来的期待。
您还可以引导学生制定详细的备考小计划,将30天划分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任务和目标,如前期梳理薄弱知识点,中期复习错题本和笔记本,临近考试回归课本、熟悉考场规范,按计划复习,增强备考信心。
高三这最后的一个月,对学生来说或许充满压力和疲惫,但也是他们成长路上的宝贵财富。作为班主任,您的关心和引导至关重要。让我们帮助学生静下心来,调整心态,全力以赴,从容应考,收获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的话
欢迎【关注】&【星标】&【转发】
来源 | “中国教师报”微信公众号
编辑 | 皮皮兵不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