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水以前都是向外流的,但现在要停下!”

随着印巴冲突的不断升级,莫迪不仅在5月6日公开宣布要对巴基斯坦开打“断水战”,还不惜冒着违反国际法的风险,悍然袭击了巴铁的大坝



关键的是,印度袭击的大坝还是中国帮助巴铁修建的,并且还是中国承建的最大的海外水电站。

那么,印度做出这种公然违背《国际法》的行为,不怕遭到世界各国的联合谴责吗?



5月6日,印度总理莫迪在全国电视讲话中宣称“印度的水不能再白白流走!”,这一强硬表态背后,是印巴持续半个世纪的水资源博弈。



据1960年《印度河用水条约》,巴基斯坦享有印度河西部三条支流的优先使用权,而印度则控制着东部数条河流。



但近年来,印度在杰纳布河等关键河段修建水坝,试图通过“断水”迫使巴基斯坦让步。

并且经巴基斯坦旁遮普省灌溉部门负责人卡西姆・皮尔扎达证实,印度已连续多日改变杰纳布河流量。



5月5日,杰纳布河干涸,当地居民聚集在河床附近

这条承载着巴基斯坦40%农业用水的河流,正面临人为干涸的危机,据流量监测显示,非自然原因导致的水量减少已持续72小时。



皮尔扎达在接受BBC采访时表示: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到播种季,将有超过200万公顷农田绝收。



在这场冲突中,尼鲁姆・杰鲁姆水电站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这座投资28.9亿美元的水电枢纽,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南亚的标志性项目。



该项目自2008年开工以来,中国建设者克服喜马拉雅断裂带地质难题,建成亚洲最长的地下引水隧洞和世界最高调压井。

电站投产后,更是每年为巴基斯坦提供51.5亿千瓦时电力,占全国水电发电量的12%。



然而,这座“中巴友谊的见证”,却在5月7日的空袭中遭遇重创,据巴基斯坦公布的现场视频显示,大坝顶部混凝土被炸出缺口,附属建筑损毁严重。



万幸的是,这座由我国参建的大坝采用的是抗震烈度8级设计,能够抵御常规导弹袭击。



有观点认为,印度选择袭击这座水电站,背后有双重考量,一方面,水电站控制着杰赫勒姆河的水资源分配,摧毁它将直接影响巴基斯坦30%的电力供应。

另一方面,作为中国在巴最大投资项目,袭击水电站可间接施压中国。



面对外界的质疑,印度军方在声明中,将此次行动称为所谓的“精准反恐”,声称打击目标为“恐怖分子训练营”。



但卫星图像清晰显示,距离水电站仅800米的巴军雷达站毫发无损,这也间接印证了巴方“蓄意攻击民生设施”的指控。



虽然印度的这一系列行动已引发国际社会强烈谴责,但印度似乎铁了心要突破底线。



值得一提的是,中方在这场危机中展现出战略定力,外交部发言人林剑5月7日表示:中方反对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但反对将反恐作为侵犯他国主权的借口。



与此同时,中国商务部宣布对印度氯氰菊酯产品启动反倾销调查,这一举措则被外界解读为对印度的“精准反制”。



从当下的局势中不难看出,这场冲突暴露出南亚安全格局的脆弱性,印度和巴基斯坦作为拥核国家,任何误判都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



更令人担忧的是,水资源正成为新的“战略武器”,印度在2019年修改克什米尔地位后,已在该地区修建14座水坝。



巴基斯坦军方评估,这些水坝可在48小时内将杰纳布河流量减少80%,这种“水霸权”思维,正在改变南亚地缘规则。



这场“水坝袭击事件”不仅是印巴百年恩怨的缩影,更敲响全球水资源危机的警钟。

当气候变迁叠加地缘博弈,如何避免“每一滴水都成为子弹”,将是人类共同课题。



主要信源:
1.原文登载于新华社2025年05月08日关于“多架战机被击落,水坝遇袭,印巴冲突走向何方”的报道
2.原文登载于证券时报2025年05月08日关于“巴基斯坦称将采取报复行动!印度加强海陆空防御”的报道
3.原文登载于央广网2025年05月08日关于“印度空袭致巴基斯坦31人死亡巴方表示将继续坚定捍卫其领空和主权”的报道
4.原文登载于环球时报2025年05月08日关于“莫迪对巴基斯坦放狠话:印度的水以前都是向外流的,但现在要停下”的报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