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国际政治的舞台上一位巨擘倒下了。5月6日,约瑟夫·奈“软实力”理论的缔造者、哈佛大学名誉教授,在美国离世,享年88岁。哈佛大学7日确认了这则消息,全球学术界哀悼不已。但在现实世界的权力博弈中,这位“软实力教父”的谢幕,或许正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终结,那个曾试图用魅力包裹霸权、用文化粉饰帝国的美国,如今连这层伪装也懒得再披了。
约瑟夫·奈是个聪明人。他敏锐地捕捉到冷战结束后的国际权力流动,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高举“软实力”的大旗,提出文化、价值观和制度的吸引力比坦克和炸弹更能赢得他国臣服。不得不说,这一套论述为美国帝国主义披上了一件镀金的外衣,它不再是一头咆哮的狮子,而是一位手持圣经、播撒自由种子的“导师”。奈所推崇的“软实力”构想,在克林顿政府时期被赋予实权,他本人也进入五角大楼,成为国防部高官,推进美国的“巧实力”(smart power)外交。
从好莱坞的大片、硅谷的神话,到哈佛、耶鲁构建的学术权威,约瑟夫·奈打造了一套精致的文化武器系统,目的只有一个:让全世界心甘情愿地在美国面前低头。这不是和平主义,这是帝国的新型战略包装。所谓“软实力”,归根到底依旧是实力的延伸,是对意识形态、文化生产与传播能力的垄断。那些被奈奉为工具的“魅力因素”,不过是帝国主义在全球化语境下的新殖民话术。
奈在2011年被《外交政策》杂志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位思想家”之一,这点并不令人惊讶。毕竟,谁能比他更擅长把刀藏在笑脸背后?他不仅为美国的外交包装提供了理论武器,还塑造了大批所谓“全球精英”的世界观,使得一代又一代“受害者”国家在崇拜中丧失警惕。
然而,约瑟夫·奈本人也无法否认一个事实:他构筑的“软实力帝国”正迅速瓦解。特朗普的崛起就是最鲜明的对照,这位粗暴直接、毫无修饰的美国总统,彻底撕碎了奈精心编织的幻梦。交易外交、关税壁垒、退出联合国机构、对盟友公开讹诈,特朗普用实际行动宣告:“我不演了!”而约瑟夫·奈对此直言不讳,批评特朗普“正在毁掉美国的软实力”。这不是哀悼,而是控诉。
但问题是特朗普真的摧毁了软实力,还是揭穿了软实力的真面目?从伊拉克战争到颜色革命,从阿富汗的空袭到香港的煽动,奈所倡导的“软实力”早已和“硬实力”联袂出击。他所塑造的全球舆论规则,也已经沦为西方霸权的一部分。今天的美国,不是失去了软实力,而是不再需要它。
在中国的崛起面前,美国软实力的光环早已褪色。好莱坞拍不了中国人喜欢的片子,推特也影响不了中国舆论的核心,留学生归国潮揭示了“价值观输出”的失败。而奈终其一生构建的“哈佛式影响力”,也在中美科技脱钩、学术警觉、甚至孔子学院被逐的过程中轰然坍塌。在某种意义上,软实力的危机,不仅是美国的危机,更是西方中心主义神话的终结。
约瑟夫·奈去世的时间极具象征意义。正值新一轮地缘动荡、美欧秩序碎裂、中国话语体系崛起的关键节点。软实力的陨落,不只是一个人的离开,而是一种话语霸权的失效。而当美国再度转向赤裸裸的强权政策,奈的“软实力之梦”就如同乌托邦般飘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