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感叹尼格买提一个维吾尔族男孩,怀抱着“央视”这个庞大梦想,孤身闯入普通话主导的传媒世界的勇气时才发现。尼格买提的父母才是最不一般的人!在北京广播学院的讲堂上,尼格买提坐在教室里,但可以明显发现他和他与身边同学有明显的区别。除了不一样的外貌,和那些发音标准、逻辑清晰的同学相比,尼格买提也显得格格不入。从小在乌鲁木齐长大,维吾尔族的血液在他身体中奔涌,但面对普通话的每一个音节,他都要反复练习上百次才能勉强接近“标准”。
他把自己关在播音教室一整天,只为把“儿化音”说得地道一点。他不想做被安排的人,他要在自己热爱的舞台上,开辟一条无人之路。也不爱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儿,倒像是个“书房小游侠”,别的小孩在外头疯跑,他就喜欢在爸爸的书房里“打转转”。
为了锻炼儿子腼腆的性格,母亲经常带他去新疆电视台,有时候遇上节目缺个小孩声音,她直接就把他推上去,鼓励他勇敢尝试,发声。为了改变儿子的性格啥都安排上了:唱歌、跳舞、画画、演讲,全给排上课表了,连学英语都不放过,亲自跑去新疆大学挖老师,生怕尼格买提输在起跑线。
带8岁尼格买提去动物园,可走出动物园大门,尼格买提突然发现爸不见了!
才8岁的尼格买提当场哭懵,擦着眼泪问路、买票,一个人坐公交回家。结果刚下车一抬头,老爸正站那儿等他。
原来这又是一次父亲的“独立成长”的现场教学。
但也是因为父母亲的教育,所以《开门大吉》里,尼格买提能敏锐捕捉到选手话语中的情绪波动,因为他从小就懂得观察他人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