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薄雨还未飘尽,长春公园里的第一朵郁金香已悄然绽放,吉林大街小巷的丁香织出紫色的云霞,金达莱的嫣红沿着长白山脉一路燃烧,像是大地写给天空的情诗。



当打工人在格子间疲惫抬眸,屏幕上的一朵花、一簇叶,便成了照进现实的微光——那些被镜头精心雕琢的花影,既是跨越时空的文化基因,也是当代人对抗焦虑的温柔解药。



《花开中国》:

五大名花,万物有灵的文明使者

央视纪录片《花开中国》以茶花、杜鹃、月季、菊花、牡丹五大名花为脉络,将中国人对花卉的痴恋透过穿越数千米海拔的镜头,定格为高山杜鹃凌寒绽放的瞬间;又远赴重洋,记录下中国牡丹如何在异国园林中续写“万花之王”的传奇……

这部纪录片中最动人的,是云南高黎贡山中大树杜鹃的绽放——十几朵花簇拥枝头,仿佛千年时光凝结的琥珀。



那极致的盛放,仿佛是对处于高压职场和焦虑生活中的人们放声呐喊:你不必做永恒的常青树,只要在属于你的季节全力盛开就好!



《寻梦环游记》:

万寿菊桥,记得是最浪漫的勇敢

皮克斯动画《寻梦环游记》中,墨西哥亡灵节的万寿菊花瓣铺就一座金色桥梁,串联起生者对逝者的思念。这抹明黄不仅是视觉奇观,更承载着“记忆即永生”的哲学。

影片借花构建了一个温暖的彼岸世界:死亡不再是终结,遗忘才是。当米格尔披着爱的花雨穿越阴阳,观众亦被治愈——那些因现实压力而疏离的情感、因忙碌而淡忘的初心,是否也能借一朵花重新点亮?



万寿菊在现实中亦被墨西哥人视为“引魂之花”,而在中国,它早已融入寻常百姓家,成为阳台上的治愈系盆栽。

这种跨越文化的共鸣,也印证了花的普世价值:无论身在何方,人们总愿将最深沉的情感寄托于花朵之上,让自然之美抚慰灵魂的创痕。



《大鱼》:

水仙花田,平凡生活的英雄梦想

魔幻电影《大鱼》里,那片阳光下的水仙花田,是父亲爱德华留给儿子最美妙的浪漫记忆。当男主角在花海中向爱人表白,飞舞的花瓣化作真爱的魔法。

这种将琐碎日常升华为童话的叙事手法,令我不禁联想到长春公园把郁金香种成彩虹矩阵,让挤在格子间里的上班族,也能在午休时完成一场赏心悦目的精神SPA。



水仙的英文名Narcissus源自希腊神话中的自恋少年,但在东方语境里,它则代表着“雅客”的高洁。当我们学着爱德华把生活讲成童话,即便是办公室里的一株水仙,也能长成心中的瓦尔登湖。

小马说:

各地“赏花经济”的蓬勃,不仅是文旅产业的狂欢,更折射出现代人集体潜意识中的渴求——

在忙碌焦虑的缝隙里,我们需要一场与花的对话,来确认自己依然保有感受美好的能力。

古人踏青赏花,吟诵“桃之夭夭”;今人打卡花海,追逐九宫格点赞。

形式虽变,内核未改:那是对“向善向美”的本能追寻。

这种刻在DNA里的赏花智慧,或许正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最珍贵遗产:

只要还能为一片花瓣驻足,生活就永远不会失去破土而出的勇气。

作者:马璐

责编:秦楚越

编审:裴晶莹

监审:董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