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5月8日报道 《日本经济新闻》5月7日刊登题为《印巴为何紧张加剧?》的文章,作者是岩城聪。文章摘编如下:

今年4月发生恐怖袭击事件,导致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军事紧张局势再次升级。克什米尔地区长期以来被称为“南亚火药桶”。

对于最新的这次冲突,导火索是4月22日发生在印控克什米尔帕哈尔格姆地区的恐怖袭击事件。武装分子在这一著名旅游胜地杀害了包括游客在内的26人。印度国内普遍认为这是巴基斯坦支持的恐怖组织所为,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要求对巴方采取报复行动。巴基斯坦方面则否认与此事有关。

此次恐怖事件发生的背景因素之一是,印度政府取消了在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的地区——查谟和克什米尔邦的自治权。出于对占人口多数的穆斯林的顾忌,此前印度政府一直允许该邦拥有自治权。印度总理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于2019年废除了宪法第370条中有关给予该邦特殊地位的规定,理由是自治权妨碍国内统一,并将其改设为两个联邦直辖区。

这一政策引发巴基斯坦和当地穆斯林民众的强烈反对。关于4月22日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有专家指出,此举旨在激发人们对该地区安全的担忧,吸引国际社会干预。

2024年9月,成为联邦直辖区的查谟和克什米尔邦首次举行议会选举,印度人民党在选举中以失败告终。不难看出,对于莫迪政府剥夺该邦自治权一事,当地民众抱有强烈不满情绪。

国际社会对印巴对立局面高度警惕。这是因为,印巴两国各自拥有约170枚核弹头。印度于1974年成功进行核试验。巴基斯坦也在努力推进核开发。1998年,印度进行第二次核试验,巴基斯坦也成为有核国家。

印度在以往发生的三次战争中都取得了实质性的胜利,因为与印度相比,巴基斯坦在人口数量和国内生产总值方面都存在巨大差距。再加上印度在常规武器装备方面具有压倒性优势,巴基斯坦对此深感担忧。

国际社会长期以来一直关注如何消除对立。但由于历史积怨较深,至今尚看不到缓解紧张关系的突破口。(编译/马晓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