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败?

2025年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结束后,媒体访问英皇老板杨受成的感受,杨老板坦言:“对于《破地狱》失落几个大奖确实有些遗憾。”

个人揣测,杨老板所说的“几个大奖”,应该包括“最佳电影奖”。

在前些天的推文里,我就发表过自己的观点——这是届最没有悬念的金像奖。



由于2024年港片的低潮,缺乏足够多有竞争力的好电影,颁奖礼的结果相当一边倒。整晚上得了牌桌的玩家,基本就《九龙城寨之围城》、《破地狱》和《爸爸》这三部。《爸爸》主要斩获的是演技类奖项,本文不做深度分析。

另两部主要的竞争对手,就是《九龙城寨之围城》和《破地狱》。

而这两部电影,也是2024年港片唯二票房和口碑双丰收的影片。



不过从金像奖的获奖情况来看,14提9中的《九龙城寨之围城》相比18提5中的《破地狱》,无疑是当晚最大的赢家。《破地狱》除了拿下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奖外,还有两个音乐类的奖项和一个最佳编剧奖。而《九龙城寨之围城》几乎囊括了所有技术类的奖项,并且还把最佳电影奖收入囊中。



就香港本土市场而言,无论电影票房还是口碑,《破地狱》都要更胜一筹。

豆瓣评分,《九龙城寨之围城》7.2,《破地狱》8.4、

香港电影票房,《九龙城寨之围城》1.1亿,《破地狱》目前已在冲击1.7亿,已是香港最卖座亚洲电影的《破地狱》,票房还在创新高。

那么,为什么《九龙城寨之围城》在金像奖上笑到了最后呢?

我的答案是:

《九龙城寨之围城》代表了香港电影工业的最后体面

为什么这么说?下面且听我慢慢分析。

电影工业?

香港电影金像奖是和台湾金马奖、大陆金鸡奖齐名的华语电影三大奖项。

由于香港电影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极度兴旺,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香港电影金像奖,其实代表着华语电影的最高荣耀。

与金马奖、金鸡奖不同的地方在于,香港电影金像奖的结果是由会员投票产生的,完全对标了奥斯卡金像奖。

所以,这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结果,其实反映的是业界共同的心理取向。



《九龙城寨之围城》囊括几乎所有的技术类奖项,本身就说明了它代表着业界认可的行业水准。

别的不说,当我看到这届金像奖最佳动作设计提名名单上还有《破地狱》时,我就能深刻感受到,2024年的香港电影,拿得出手的竞争者真的寥寥无几了。

今年金像奖颁奖典礼后,我又恶补了好几届90年代金像奖的颁奖典礼,最大的感受就是:

那时候有多辉煌,现在有多失落。



香港电影巅峰时期,电影产量可以达到300多部。就是在台北八大发行商逼宫港片,香港电影因为好莱坞《侏罗纪公园》让出票房冠军宝座的1993年,作为港片衰落的开局之年,那一年香港仍然拍了150部电影,相当于每周有3部港片上映。

到了2024年,这个数字是:

30部!



在谈到香港电影时,我很喜欢提到“电影工业”这个词,那么什么是电影工业呢?

我没有翻查字典,我的理解就是电影行业形成了从制作到营销、发型、衍生品开发的全流程体系闭环,电影行业时时有工开,人人有饭吃。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就是这样的。



某位香港影坛大咖说:在香港这样一个城市,本来是不可能养活一个电影工业的,但幸运的是我们曾经有了。

背后的秘密,就是台湾市场+东南亚华人市场的需求支撑,加上香港,形成了一个约5000万人口规模的市场。由于那个年代娱乐方式相对单一,而且尚未工业升级的好莱坞对华人观众有文化疏离感,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香港电影都是吊打好莱坞的领潮儿。



如今香港电影的落寞,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以往赖以生存的市场基础不复存在了。台湾、东南亚市场被好莱坞攻陷了,新兴的娱乐方式分流了本土的观众,忽然崛起的大陆市场虽然曾承担救命稻草的作用,但两个市场不兼容的问题依然存在。

因为拍片量急剧下滑,现在的香港电影,虽然还勉强保留着过往留下的电影工业骨架,但显然已经没法让各个工种有工开,维持行业基本的良性循环了。

而《九龙城寨之围城》,相比《破地狱》,对于行业从业者来说,无疑更具有电影工业的象征意义。

冬日火种

为什么《九龙城寨之围城》赢得了业界的认可?

首先,两亿多的投资,能够带动更庞大的就业。

从城寨的搭建,到服装设计、动作设计,《九龙城寨之围城》涉及到更深入、庞大的行业工种。相比之下,《破地狱》就更像一部作者电影了。



其次,《破地狱》的成功更像可遇不可求的“共鸣产物”,而《九龙城寨之围城》则更像标准化的工业产品。

两部电影我都看了,《破地狱》整体上无疑更为圆融。这部描写冷门行业的电影,之所以会成为香港电影票房之冠,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演员的观众缘,二是电影踩中了疫情之后港人希望“生人也要破地狱”的社会情绪。这种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不可复制。

《九龙城寨之围城》则是精准设计的折中产物。

郑保瑞说,《九龙城寨》本来不是他最想拍的电影,但是接下CASE后就要力求把它做到最好。高达两亿的投资,自然大陆市场才是成本回收的主力。因此,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是做了精准取舍的。它保留了港片动作凌厉的冲击力,又最大程度降低了城寨的黑暗面、复杂性,把城寨包装得像个有情有义的热血乌托邦。

从结果看,《九龙城寨之围城》也为港片挽尊了,内地6.85亿的票房,不仅是当年港片最高,也是几年来的冠军。



从投资回报率来看,《破地狱》才是老板最喜欢的类型,成本顶多也就几千万,内地2亿+香港1.6亿,在《海关战线》等接连失利的英皇可以依托这部电影好好回回血了。

《九龙城寨之围城》则最多只能保证略为盈利。

最近业界都在感叹香港电影处于寒冬期。现在的香港电影,政府已经是最大投资机构。由于回本艰难,不论是内地资本,还是本土电影公司都对投资慎之又慎。

从这个角度来说,电影大投资还没亏,而且顺势推出了城寨四子,又带来了前传、后传的拍摄机遇,真真是冬天里的一把火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