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之间的矛盾,终于以热战的方式爆发。5月7日凌晨,印度军方突然对巴基斯坦发动代号为“朱砂痣”的军事行动,宣称打击巴控克什米尔和巴境内的“恐怖主义基础设施”。这场突袭没有任何预警,导弹在夜色中划破天际,直接砸向巴基斯坦东部旁遮普省的巴哈瓦尔布尔、巴控克什米尔首府穆扎法拉巴德等平民区,造成包括儿童在内的至少8人死亡、35人受伤,清真寺、学校等民用设施被炸毁。印度国防部高调宣布“精确摧毁9个恐怖营地”,但现场视频显示,爆炸后的废墟里散落着平民生活用品,根本没有所谓的“恐怖分子”痕迹。
巴基斯坦军方的反应堪称教科书级别。在印度导弹落地不到1小时,巴空军所有战机全部升空,地面防空系统进入战斗状态。巴军发言人乔杜里中将怒斥印度的袭击是“怯懦的偷袭”,并誓言“以血还血”。反击来得比印度想象中更快更狠:巴军不仅用导弹炸毁了印度边境的旅级指挥所,还在空战中取得惊人战果——截至北京时间8:30,巴方已确认击落6架印度战机,包括3架法国造“阵风”、1架俄制苏-30MKI和1架米格-29。社交媒体上流传的坠机残骸照片显示,“阵风”战机的M88发动机部件散落一地,机身编号清晰可辨,这让印度国防部“无战机损失”的声明显得苍白无力。
这场冲突的背后,是双方在空中力量上的激烈博弈。印度此次空袭主要依赖“阵风”战机发射的“斯卡普-EG”隐身巡航导弹,这种导弹射程超过450公里,理论上可以在不进入巴基斯坦领空的情况下发动攻击。但印度显然低估了巴军的防空能力。巴基斯坦装备的中国产歼-10CE战机配备有源相控阵雷达和PL-15远程空空导弹,在超视距空战中对“阵风”形成压制。更关键的是,巴军拥有ZDK-03预警机,能够提前发现印度战机动向,这让印度的“隐身突袭”变成了“透明行动”。军事专家分析,此次巴方击落的3架“阵风”,很可能就是歼-10CE的战果,这也是中国战机首次在实战中击败西方顶级三代半战机。
印度的“外科手术式打击”暴露出其战略短视。首先,袭击目标选择平民区,不仅违反国际法,还让印度在舆论场陷入被动。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谴责印度“对无辜平民发动战争”,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紧急呼吁双方克制,称“世界无法承受印巴军事对抗”。其次,印度高估了自身军事实力。虽然“阵风”战机纸面性能优异,但印度空军缺乏体系化作战能力,预警机、电子战飞机数量不足,导致战机在空战中孤立无援。反观巴基斯坦,依托中国提供的预警机、防空导弹和战斗机,构建了完整的防空体系,这才是其能迅速反击的关键。
国际社会的反应耐人寻味。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在与印度国安顾问通话时,只是“听取了行动细节”,并未明确支持。特朗普更是直言“这很可耻”,暗示印度行为过火。中国则坚定支持巴基斯坦,王毅外长此前已表态“三个支持”,包括支持巴维护主权安全、理解其安全关切。这种态度与2019年印巴冲突时如出一辙,显示出中国在南亚问题上的一贯立场。俄罗斯则向印度提供了“伊格拉-S”防空导弹,但这种“有限支持”更多是为了推销武器,而非真正介入冲突。
这场冲突的导火索是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的恐怖袭击,但更深层的矛盾在于水资源争夺和克什米尔主权争议。印度此前切断杰赫勒姆河水源,导致巴基斯坦200万人饮水困难,这种“水资源恐怖主义”早已激化矛盾。而莫迪政府试图通过对外战争转移国内经济危机,却没想到巴基斯坦的反击如此迅猛。如今印度边境多个军事目标被摧毁,战机被击落,国内舆论开始质疑政府的决策能力。
值得警惕的是,冲突可能进一步升级。巴基斯坦已关闭领空48小时,全国进入紧急状态,而印度在边境陈兵数万,双方地面部队交火不断。如果冲突蔓延到核设施附近,后果将不堪设想。国际社会必须加大斡旋力度,尤其是中美俄等大国,应推动双方回到谈判桌前。毕竟,印巴任何一方的军事冒险,都可能让整个南亚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