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坛也是好起来了,围棋冠军都开始在演唱会上倾情献唱了。
其实这是蒲熠星的生日演唱会的剧情,而柯洁是作为特邀嘉宾上台的,但「正式」的演唱、不俗的台风都让其迅速登上热搜了。
这种极具反差的画面确实让人津津乐道,毕竟不少正牌歌手都在喜提「难听」热搜,这隔三岔五搞抽象的知名棋手似乎唱的还凑合。
此前央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中,柯洁也已经体验过一把登台,也算积累一定大舞台经验。
除此之外,柯洁作为网络解构的一环,其丰富的话题性也是大家讨论他的理由;
不管是围棋成绩、民族叙事的正向内容,还是说爆炸发言、抽象的视频风格等非正向内容,都在将其推向一个颇为复杂的形象。
主流价值正处在不断被洗刷的节点,一个具备「一体两面」的公众人物话题潜力其实也不止步于此。
疯子为王
镜头即舞台,舞台即颠覆。
名人们提供情绪价值的潜台词是给观众带来新鲜的感觉。
在越演越烈的价值导向下,这股新鲜风潮也在快速发酵成:一个越趋近于榜样的人,同时也要越呈现出疯子的形象,这才是互联网生存法则。
柯洁本质上走的路线就是:清华履历+围棋夺冠+官方背书的社会地位,配合直播游戏+地气发言+流行视频受众的内容输出。
完美迎合以年轻人为主导的受众市场,叛逆的同时又附带价值光环,一个腌入「疯味」的天才远比一个严肃天才更令人追捧。
当小丑久了后,一次正式上台演唱又变成新的离经叛道,这种反复横跳在娱乐视角下不仅被允许,还更坐实了形象厚度。
这种低风险的丢脸简直是最稳妥的尝试,进可冠军留后路,退可反差现真实。
尤其随着传媒「虚构概念」盛行,越来越多观众主动将剧本和现实区分开来,也减少了表演者的负面压力,主动融入剧本杀的氛围。
娱乐化
宣传的出路,就是不断娱乐化。
这几乎成了社媒时代的真理,并被各行各业无限推崇,最常见的就是官方的文旅宣传上,娱乐式的内容创作也在逐步主流。
就像同是围棋圈的主播战鹰,也是娱乐化走红后,成为传播围棋的力量之一。
很多人批判娱乐化的危害,但在当下的时代氛围里这就是最理想的方式,不仅时间成本低,而且效果也明显。
柯洁的初衷是不是为了围棋难以定论,但他借围棋名气进行娱乐性创作时,累加的名气也实现了推广围棋的效果,这种互相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有些人希望用「正派方式」构想传播逻辑:打败天下无敌手后隐居山林,独创新式围棋技法令社会进入围棋热之中,最后还要淡泊名利再次修行...
这种多少有些黑色幽默了,不仅过于以己度人,也没想过实操下来的难度。
不管是柯洁唱歌,还是直播定制名人名言,发表非客观言论等,其实是用娱乐推广自己,再让「围棋九冠王」名气反哺围棋。
用娱乐手段达成目的结果并没非低级,恰恰是迎合时代之风气,挽救低迷之力举。
围棋在庞大舆论环境里,就是一个极为小众的分类,所以在全人类变成充满理性的AI前,用娱乐破圈对柯洁和围棋都是相对明智的方式。
多维元伏笔
影响力决定了生产力。
柯洁未来进娱乐圈并非幻想,泛娱乐队伍正处在不断扩员的阶段,尤其是影响力为王的主旨下,这一切还真有可能是提前布局。
以这次演唱会为例,邀请人蒲熠星其实跟柯洁也有重合的话题标签:学霸以及非传统型艺人。
这种明星的占位少,其次市场潜力大,其异化的标签也能帮他们积累宣传噱头;
所以与其讨论柯洁这次献唱是目的是什么,不如假设他已经完成了一场互助互利的「融圈尝试」。
在更大的社会语境下,「混合型人才」正成为刚需,这风刮到明星市场是迟早的事,毕竟完美契合这里“吃话题饭”的应聘要求。
尤其是以资本推手的流量市场开始大逃杀,塑造一线的成本水涨船高还不见效,多元化的「小市场」前景一对比简直太美好。
对于柯洁来说唱歌并非必要,它和跳舞、游戏、脱口秀等功能性是一样的,实际是为了构建自己的文化影响力,以争取更多不同圈层受众的一种方式罢了。
现在也在传柯洁退役的消息,或许这也是为自己提前铺路的一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