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猫叔儿,喜欢人文历史,换一个视角为大家解构历史故事【上方点击关注】

引言:白起破郢,楚国的“至暗时刻”

公元前278年,杀神白起攻破楚国都城鄢郢,一把火烧了楚国的宗庙社稷,楚顷襄王仓皇东逃,迁都陈城。

鄢郢之战是楚国八百年历史上最惨痛的一战。

郢都是楚国的根基,自楚文王定都于此,历经四百余年经营,早已是南方第一大都会。

这里不仅是政治中心,更是楚文化的象征



屈原的《离骚》在这里写成,楚国的礼乐制度在这里完善,甚至楚王室的陵墓群也遍布江汉平原。

然而,白起一把火,烧了个干干净净,更是成就了他武安君的威名。

按照常理,都城沦陷,宗庙被毁,国君逃亡,这个国家基本就完了。

比如,韩、魏、燕、齐,国都沦陷,社稷即亡;唯有赵国,邯郸陷落,代地延残喘几年也就没了。

但楚国不一样。



郢都丢了,楚国没亡;

陈郢丢了,楚国还没亡;

甚至到了公元前223年,秦将王翦率六十万大军压境,楚国还能组织起最后的抵抗,硬生生让秦国打了整整一年才灭楚。

从郢都陷落到最终灭亡,楚国撑了五十余年!

这种韧性,楚人是怎么做到的?

“备胎”战略:东方还有大片江山

楚国能撑这么久,第一个原因就是地盘够大,战略纵深足够

战国七雄里,楚国是唯一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超级大国”。



巅峰时期,楚国疆域北至中原,涵盖今河南南部;南至岭南,包括如今湖南、广东地界;东至大海,囊括今江苏、浙江地区;西至巴蜀,也就是今重庆一带,幅员辽阔。

郢都虽然重要,但只是楚国的“西楚”核心区。

楚国真正的潜力,其实在东方

楚国在春秋时期就开始向东扩张,吞并了江淮流域的诸多小国,像徐国、钟离国、群舒等。

五国伐齐后,楚国得到大片淮泗土地

到了战国中后期,楚国的经济重心已经开始东移



今天的湖南、江西一带,在西周时还是“蛮荒之地”。

这里土地肥沃,楚国开发此地,粮食产量提高,也一跃成为了楚国的重要粮仓。

所以,郢都丢了,楚国虽然元气大伤,但仍有余力

楚顷襄王东迁陈城后,迅速整合东楚和南楚的资源,重新建立统治体系。

“硬骨头”:宁死不降的抵抗精神

楚国能撑55年,第二个原因是楚人的民族韧性极强

战国七雄里,楚国是最特殊的。

其他六国齐、燕、韩、赵、魏、秦都是周王室分封的诸侯,都是周的原始股。



唯独楚国是“自封为王”,和周天子平起平坐。

楚人向来被诸夏视为蛮夷,楚人骨子里就是有一种“不服周”的傲气

白起攻占郢都后,秦军试图在江汉平原建立统治。

但是,楚人根本不买账。

史料记载,秦军占领区“民多逃亡,聚众为盗”,可见当时在秦占领区频繁爆发了大规模反叛活动。

当时的南方地区,地广人稀,山林密布,非常适合打游击战。



生长于此的楚军擅长利用地形,秦军一来,他们就躲进深山;秦军一走,他们又出来袭扰。

这种“打不死的小强”精神,一度让秦国非常头疼。

秦国的“战略转移”:为何不一口气灭楚?

楚国能撑这么多年,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秦国的战略转移

白起攻破郢都之后,秦国本可以乘胜追击,不给楚国重整的时机,一举灭掉楚国。

但是,秦昭襄王却转头攻打三晋,秦国的战略方向再次移回中原

在秦王眼里,中原肥沃的土地,庞大的人口,繁荣的商业,比“蛮荒之地”更有吸引力



公元前260年,因为上党地区的归属,爆发了战国时期最大规模的战略决战。

在长平之战中,秦国虽然歼灭赵军四十万,但秦国自己也元气大伤。

随后,秦昭襄王又执意灭赵,结果邯郸之战秦国大败。

很长一段时间,秦国都无力东出

楚国在此期间,又覆灭鲁国,实力得到补充,一度复兴,再度成为合纵纵主。

春申君黄歇联合魏国、赵国,多次组织合纵抗秦,让秦国不得不暂时进入守势

最终结局:为何还是亡了?

尽管楚国展现了惊人的韧性,但最终还是没有逃过灭亡的命运。

楚国一直未能像中原国家那样完成集权。



吴起变法虽然短暂强化王权、削弱贵族,但是在楚悼王死后,贵族集体反扑射杀吴起,新政最后全部被废弃。

对比秦国,商鞅变法通过法律固化改革成果,楚国错失制度转型的关键窗口期

最终陷入“改革—复辟”的恶性循环,屈原的改革不过是重蹈覆辙。

这就导致,以屈、景、昭三族为核心的楚国贵族集团长期把控朝政。

这些贵族占据楚国六分之一土地,垄断令尹、司马等要职,形成“楚王为傀儡,贵族掌实权”的格局。

楚王出兵需贵族首肯,改革亦因触及贵族利益失败。



这种分权体制导致楚国无法形成统一决策,军令、政令更是难以贯彻

贵族“厚赋敛于民”,贪腐横行,甚至纵容盗匪劫掠,加剧社会动荡。

垂沙之战后,庄蹻起义甚至一度差点让楚国提前亡国。

既得利益集团,通过垄断权力、抵制改革、消耗资源,使楚国完全无法应对战国时代的系统性竞争

公元前230年开始,秦王嬴政启动“灭国计划”,六国一个接一个倒下。

统一的天下大势已如滚滚洪流,奔腾向前势不可挡。

到了公元前223年,王翦率六十万大军压境,楚国终于支撑不住,彻底灭亡。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楚国灭亡后,楚人的反抗并未停止。

仅仅15年后,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打的旗号就是“张楚”,意味张大楚国。



又过了3年,公元前206年,项羽率楚军攻入咸阳,一把火烧了秦朝宫殿,完成了“亡秦必楚”的预言。

楚国的五十余年续命史,不仅是楚人的顽强求生,更是一个民族的永不屈服精神图腾。

或许,这就是楚国留给后世最宝贵的遗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