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
紧急拉动时,战士们快速出动。雷厉彬摄
暮春时节,记者走进正在野外驻训的空军某部宿营地。班排宿舍内,“豆腐块”不见了,每张床上只放了一个行军背囊,被褥、床单等物品均收入其中,个人战斗携行具则整齐摆在床下。
“内务设置越简约高效,战备状态越贴近实战。”该部领导告诉记者,这段时间,他们深入学习新修订的共同条令中“内务设置应当根据不同战备状态统一规范”有关内容,区分任务分队战备状态,动态调整内务设置,进一步提高战备出动效率,确保部队全时待战、随时能战。
“内务设置应当利于战备,方便工作、学习、生活,杜绝形式主义。”该部某连陆连长介绍,以往野外驻训,内务设置按平时在驻地营区的规范执行,忽视了不同任务的特殊性。
一次在荒漠地域驻训,他们按惯例铺白床单并把被子叠成“豆腐块”。没想到,因宿营地大风天气多,床单上总是被一层沙土覆盖。为此,官兵不得不花时间频繁整理床铺,既影响了休息,也牵扯了精力。“如今,野外驻训期间,每天早上只需将被褥、床单‘打包’装入行军背囊即可,省时省力、快捷高效。”陆连长说。
新修订的共同条令施行以来,该部组织官兵认真学习关于内务设置的有关内容,深刻认识“内务设置应当利于战备”的重要意义。他们坚持战备优先、打仗优先,按照“区分平战、因地制宜、实用管用、轻便高效”原则,根据任务分队不同战备状态,明确留守、驻训、演练等不同情况下的内务设置要求,既通过日常点滴培塑官兵优良作风,又聚焦战备效果引导官兵全身心投入工作训练。
采访中,记者在该部某野外驻训场看到,刚完成机动训练的某分队官兵风尘仆仆回到宿营地。走下战车,官兵仅携带少量通用物资进入宿营板房,个人生活物资、战斗装具等则分类放置在战车固定位置。
“作为‘车轮上的部队’,长途机动转移对我们来说是家常便饭。”该任务分队指挥员告诉记者,执行训练任务期间,官兵吃住都在战车上,时刻保持闻令出征的战备状态。
该部领导介绍,为推动新修订的共同条令学习贯彻走深落实,近期,他们结合以往任务经验,制作下发不同情况下的“内务样板”图示图例,供官兵参考借鉴,使内务设置更好地服务备战打仗。(谢越帆、邓栋之)
亲历
深夜查哨,警报声响起来
绘图:唐建平
新修订的共同条令施行后,我结合中队任务特点,组织官兵深入学习了“查铺查哨”相关内容。通过学习,官兵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必须时刻保持箭在弦上的战备状态。
把标准牢固立起来,重在落实,也难在落实。尽管大家都承认哨兵保持警惕的重要性,但我夜间查哨时发现,哨兵警惕性不强等情况依然存在。我与几名班长骨干交流感到,必须进一步强化官兵“哨位就是战场,执勤就是战斗”的战备意识。
一个深夜,我到中队值班室拉响警报:“有人冲闯目标单位,大门哨立即处置!”尖厉的警报声,在深夜里听来格外刺耳。面对突如其来的拉动,哨兵小苏急忙加设防护栏、关闭闸门,处置动作有些忙乱……
“身在哨位却不能保持随时准备战斗的警惕,关键时刻是要吃苦头、打败仗的!”第二天,我在中队官兵中开展了一次随机教育,围绕“哨兵站‘台前’、备勤是‘幕后’”“备勤室就是休息室”等错误观点,引导大家展开讨论辨析、纠正思想偏差。
这次临机拉动,给中队官兵带来不小的思想冲击。此后一段时间,官兵战备意识明显增强,站哨时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明显减少。
学习贯彻新条令,关键是落到实处。这段时间,我带领中队干部骨干,采取“走、问、查、考、教”相结合的方式,针对执勤中发现的问题,逐一研究解决办法,确保值班人员始终保持良好战备状态。与此同时,我们还进一步规范战备物资保管、应急处置、口令规范等战备秩序。官兵积极出谋划策,有效提高了紧急出动效率。
通过学习新条令,我对查哨有了新的思考:查军容风纪、执勤纪律只是手段,“帮助哨兵擦亮警惕的眼”才是目的。
这段时间,中队战备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官兵战备观念不断增强。前几天,中队组织一场临机战备训练,哨兵和应急小组反应迅速,行动高效。战士小苏因应对及时、处置得当,在“执勤能手”评选中脱颖而出。(马嘉隆、张永清整理)
(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