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孩子们,想喝什么奶都有,鲜牛奶、鲜羊奶、酸奶、各种各样的配比奶粉等等,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上个世纪不要说五六七十年代,就是到了八十年代初,想给孩子订一瓶鲜牛奶,你知道有多难吗?
当年,没有今天保存各种奶制品的技术、设备和材料,鲜牛奶全部都是瓶装的。头天晚上(或凌晨)在养牛场挤好奶,然后送到乳制品厂迅速消毒、杀菌和灌瓶,再由送奶车运到城市各个奶站;奶站的配送员再骑着自行车把瓶装牛奶送到各个大院或居民取奶点。然后订奶人拿着空瓶和取奶证,到取奶点换奶。取奶点有专人管理,要监督取奶人都空瓶子是否完好,然后在取奶挣上画钩。
当年一瓶奶大概半磅,200多毫升,不到半斤,每户只准订一瓶。就是这一小瓶鲜牛奶,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订到的。我不知道那些订到鲜牛奶的人是通过什么路径订到的,反正我的孩子生下来就没有喝过鲜牛奶,都是喝奶粉。
我曾经问过取奶点的工作人员,说怎么才能订到牛奶。工作人员不屑一顾地说,好长一段时间已经不再发展新的牛奶户了,现有的订牛奶户都是过去发展的。我又问为什么不发展订牛奶新户?工作人员头也不抬地说,没有那么多奶牛!
不是我一家订不到鲜牛奶,我们当年住在部队,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没有喝过鲜牛奶,都是断了母乳之后喝奶粉。当年国产奶粉就一两种,都是上海产的全脂奶粉,而且还不好买。
天无绝人之路。后来我从外地部队调到福州军分区下属的一个区人武部。你说巧不巧,这个区人武部管辖的地方企事业单位人武部中,就有一个福州牛奶厂。我就找到这个牛奶厂的人武部长,问能不能帮忙订一瓶鲜牛奶。他说,我回去找厂长批条子吧!
你还别说,几天后,他回答我,厂长听说是区人武部的订一瓶鲜牛奶,就批了条子。我就拿着条子到牛奶厂交费办手续,第二个月就在我们住的大院取奶点拿到了牛奶。很多邻居都羡慕我,说你什么路子订上了鲜牛奶?我笑而不答。
记得我小时候住过的部队大院有一个养牛场,养了一二十头奶牛。奶牛每天挤奶,供应大院团以上干部,每户半斤。后来说是干部喝牛奶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就把牛奶场停了,奶牛卖了。从此,机关大院的干部孩子都没有鲜牛奶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