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众议院全票通过两个涉台提案,公然否认台湾属于中国,还打算让美台高官互访、搞联合演练,简直就是在台海问题上点了把火,这提案不仅挑战中美关系底线,还跟新台币突然大涨、岛内“卖台协议”的传闻搅在一起,透着股不寻常的味道。
特朗普政府这一边在关税战上碰壁,一边又在台湾问题上使劲撩拨,明显是想给中国找麻烦,逼中国让步,可台海局势今非昔比,解放军实力大涨,美国的挑衅真能如愿吗?
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最新动作,堪称近年最出格的一次,众议院接连通过两项提案,一项直接否认台湾属于中国,另一项则要把“美台互访”和“联合演练”列入定期审查,这意味着,未来美国高官可能光明正大跑到台湾,台当局的头面人物也可能频繁窜访华盛顿。这种操作,直接踩在了中美建交的政治红线上,表面看,这是美国政客在台湾问题上又一次“玩火”,但背后逻辑却没那么简单。
美国这么做的第一层动机,离不开眼下的中美博弈大背景。过去一年多,中美在贸易领域打得不可开交,特朗普政府发起的关税战,本想通过加征高额关税逼中国坐上谈判桌,结果却发现,中国不仅没退让,还接连反制,让美国在国际贸易中越发被动。
眼看关税战没达到预期,特朗普最近放风说要“考虑大幅降低对华关税”,还特意强调这不是谈判条件,这种表态看似软化,实则是换个方式继续施压。而涉台提案的通过,正好跟这套策略配套,等于是在贸易之外开辟第二战场,试图用台湾问题刺激中国,迫使中国在其他领域让步。
美国国内政治也在推波助澜,提案在众议院全票通过,说明反华情绪在美国政坛已经成了“政治正确”,不管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政客们都把对华强硬当成捞选票的筹码,这种投机心态,让他们愿意在台湾问题上铤而走险,哪怕明知这可能让中美关系雪上加霜。提案的激进内容,通过高调支持“台独”,既能讨好国内反华选民,又能给中国制造麻烦,何乐而不为?
就在美国通过涉台提案的同一时间,台岛的经济也出了大动静,从5月4日开始,新台币对美元的汇率突然飙升,从32:1涨到28:1,升值幅度之大,引发岛内一片热议。有人直言,这背后可能藏着美国和民进党当局的“卖台协议”。这个说法听起来耸人听闻,但结合当下的经济局势,还真有几分道理。
新台币升值的直接推手,可能是美国正在推行的弱美元政策,特朗普上台后,多次要求美联储降息,目的很明确:让美元贬值,降低美国国债的利息负担,同时吸引资金回流美国,刺激制造业复苏。这种政策对台湾这样的盟友来说,往往意味着压力,台湾经济高度依赖出口,货币升值会让出口商品价格变贵,竞争力下滑,但在当前背景下,民进党当局却主动配合新台币升值,很难不让人怀疑有更大的交易在里面。
岛内分析认为,美国可能通过施压台当局升值新台币,来达到“榨干”台湾经济的目的,具体来说,新台币升值会让台湾资产对外国投资者更具吸引力,短期内可能引发资金涌入。但这种资金流动,最终会流向美国,因为弱美元政策会让美元资产更便宜,吸引全球资本回流,换句话说,台湾可能被当成了美国经济复苏的“垫脚石”。这种操作,跟所谓的“卖台协议”不谋而合:美国通过经济手段进一步控制台湾,换取台当局在政治和军事上的配合。
而且新台币升值的时间点正好跟涉台提案重合,这很难让人相信是巧合,更可能的解释是,美国在用经济和政治双管齐下的方式,最大限度榨取台湾的战略价值,同时给中国制造新的麻烦。
如果说涉台提案和新台币升值是美国在台海问题上的“软刀子”,那么两岸军事博弈的变化,就是硬实力的直接较量。过去,美国支持“台独”的方式简单粗暴,1996年台海危机时,美国直接派航母到台湾海峡,给“台独”势力撑腰。但到了2025年,情况完全变了,美国支持“台独”的手段,变成了改网页、发提案,军事上却不敢轻举妄动,这种变化的根源,在于两岸军事力量对比的逆转。
解放军的现代化进程,尤其是高超音速导弹的部署,让美国航母在台海的威慑力大幅下降,岛内学者苏起就曾直言,从2020年起,美国阻止两岸统一的可能性已经不复存在。因为高超音速导弹的打击能力,让美国航母不敢轻易靠近台岛1000公里范围内,相比之下,解放军的远洋作战能力和反介入体系也在快速提升,台海周边的军事主动权,已经牢牢掌握在大陆手中。
这种军事态势的变化,直接影响了美国的对台策略,既然无法通过武力直接干预,美国只能转而通过外交和经济手段,变相支持“台独”。涉台提案的通过,就是这种策略的体现,但这种“隔空喊话”的方式,很难改变台海的根本趋势。因为无论美国如何表态,两岸统一的进程,已经不再取决于外部干预,而是由大陆的综合实力和战略决心决定。
美国的对台政策,看似步步紧逼,实则暴露出内部的矛盾,美军和政界在台海问题上的态度,呈现出明显的分裂。美军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罗多次公开表态,对中美冲突的风险保持高度警惕,他曾强调,美国没有必要主动挑起冲突,因为这既不可取,也无必要。但美国政界却在不断推高紧张局势,从删除官网上不支持“台独”的表述,到如今通过激进的涉台提案,政客们的投机心态暴露无遗。
帕帕罗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他曾直言,解放军的发展速度远超预期,台海的战略态势已经从“温水煮青蛙”变成了“大火快炖”。这种判断,反映了美军对自身军事劣势的清醒认识,但政界显然没有这种谨慎,提案的全票通过,说明美国政客更关心如何通过反华议题捞取政治资本,而不是真正评估台海冲突的后果。
这种内部矛盾,让美国的对台政策显得既激进又无力,激进,是因为提案的内容直接挑战中国核心利益,无力,是因为美国已经没有能力通过军事手段实质性改变台海局势。
涉台提案和新台币升值等事件,表明台海问题正在逼近一个临界点。美国的挑衅,可能反而加速了两岸统一的进程,因为在军事和经济上,中国大陆已经没有太多顾虑,而美国的盟友体系,也很难在台海问题上形成有效合力。
特朗普政府的对台政策,其实是其对华战略的缩影,无论是关税战还是涉台提案,美国都在试图通过极限施压,迫使中国让步,但这种策略的效果,正在快速递减,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提升和台海局势的变化,美国的挑衅,可能最终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大的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