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出台23项新政 推进上合示范区扩能提质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种昂 2025年5月7日15时,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详解了刚刚出台的《关于支持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扩能提质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

2018年6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上宣布,“中国政府支持在青岛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2019年7月24日,中共中央深改委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

5年后,山东再次加码上合示范区。根据《若干措施》,山东从推进综合改革、重大平台建设、经贸产业合作、优化发展环境等4大方面提出了23项支持措施,加快推进上合示范区扩能提质,助力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

23项新政:助力高水平开放

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是党中央赋予山东、赋予青岛的重大使命、重大任务、重大机遇。

自2019年《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印发以来,上合示范区区域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合作、商旅文交流发展“四个中心”和上合经贸学院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为区域合作注入“上合之力”。

山东省商务厅副厅长张庆伟介绍,当前,正值中国担任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为进一步抢抓历史机遇,“做实、做好、做美、做响”上合示范区,扩大国际影响力,山东省商务厅会同山东省有关部门和青岛市,起草并印发实施了《若干措施》,助力新形势下全省高水平对外开放。

《若干措施》从推进综合改革、重大平台建设、经贸产业合作、优化发展环境等4大方面提出了23项含金量高的支持措施。

一是加快推进上合示范区综合改革。《若干措施》聚焦上合示范区“四个中心”建设重点任务及“三区一高地”中远期发展目标,提出加强综合改革谋划布局、强化改革自主性创新,全面提升综合改革的针对性、系统性、整体性,每年形成一批支持综合改革的创新事项清单。

二是支持上合示范区重大平台项目建设。《若干措施》支持举办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大会等上合组织框架下的重大活动;推进上合经贸学院实体化运作,支持国家援外及对外开放领域培训,联合省内高校招收上合组织国家来华留学生;加快建设上合国际枢纽港,支持青岛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等。

三是强化上合组织地方经贸产业合作。《若干措施》支持上合示范区聚焦上合组织国家产业优势,推动制造业聚焦发展;布局海外运营中心、边境合作园区,强化上合组织产业、农业园区联动创新,促进与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打造“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深化上合组织文化旅游国际合作,拓宽入鲁旅游市场等。

四是优化上合示范区建设发展环境。《若干措施》提升上合经贸综合服务平台、上合示范区跨境通信数据中心、上合组织生态环保创新基地、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等重大平台建设能级,加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要素保障质效,完善省市支持协调机制。

张庆伟表示,《若干措施》的出台总体上坚持做到“四个突出”:突出综合改革谋划布局,突出保障服务大局,突出平台扩能提质,突出抓好政策创新。

五年改革:打造“经贸上合”品牌

上合示范区启动建设以来,山东聚焦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建设制度型开放示范区,把国家战略先行先试与地方高质量发展有机融合,在青岛市全域深入落实“一核引领、全域联动”工作机制,争做“平台搭建者、资源链接者、方案提供者”。

青岛市委常委、上合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张新竹介绍道,5年来,上合示范区探索国际物流、贸易、投资、友城、国际教育等合作新模式,已逐渐建设成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上合文化元素集中展示区、经贸资源要素交汇区和重要活动承载区。

首先,上合示范区坚持互联互通,建设“四港联动”的区域物流中心。依托“海陆空铁”交通枢纽优势,大力畅通东联日韩、西接欧亚、北达蒙俄、南至东盟的国际物流通道,打造上合组织国家面向亚太的“出海口”;中欧班列开通32条班列线路,通达上合组织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23个、城市54个,累计开行中欧班列4300多列。

其次,坚持互惠互利,建设开放便利的现代贸易中心。5年多来,对上合组织国家进出口累计完成294.1亿元,年均增长56%。建设运行上合经贸综服平台,成为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四大专区之一,集聚上线企业约2.2万家,完成申报金额突破2500亿元。

第三,坚持互促互进,建设企业聚集的双向投资合作中心。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园、上海电气风电装备产业园、上合航天产业园等旗舰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带动青岛市企业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上合组织国家投资项目232个、累计投资额达到35.2亿美元。

同时,坚持互学互鉴,建设多元融合的商旅文交流发展中心。开展文化旅游、教育培训、法律服务等多形式、深层次的人文交流互动。培育经贸人才,建设上合组织经贸学院,可同期驻训700人、培训近3000人,累计举办经贸、扶贫培训270个班次、培训1.9万余人次。

产业布局:搭建“1+4”矩阵

与常规的功能区、开发区不同,上合示范区特别肩负打造面向国际开放场景的产业发展示范、样板。根据《若干措施》,在产业布局方面,上合示范区正搭建起“1+4”产业矩阵。

张新竹介绍,上合示范区从两个维度搭建了“1+4”的产业发展矩阵。其中,“1”是发展服务业,目的是完善功能、提升服务能力,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商贸、金融、文旅、会展5大服务业。“4”是打造4大出海产业样本。立足青岛产业优势,结合上合组织国家合作需求,重点深耕智能家电、机械制造、绿色食品、电子信息制造4大产业领域。未来,上合示范区将进一步结合山东全省标志性产业布局需求,特别是通过这次省政府出台的扩能提质政策措施,优化完善 “1+4”产业体系,进一步扩大产业出海服务范围,助力全省更多企业出海。

上合示范区的建设还为这一区域增加了与世界交流的多重契机。

青岛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万胜表示,在中国作为上合组织成员国轮值主席国期间,青岛将积极筹备地方经贸交流、投资贸易合作、文化艺术展示等领域活动,构建多维度、国际化的活动矩阵,实现重大活动氛围营造与效果叠加。

根据规划,国家层面,2025年上合示范区将举办上合组织成员国文化部长第22次会晤、上合组织成员国旅游部门领导人会议、上海合作组织电子商务工作组会议等。省级层面,主要是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大会将落地青岛。市级层面,青岛将举办17项活动。其中,2025第四届上海合作组织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是上合组织框架下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唯一机制化举办的国际综合性展会,将设置上合组织国家元素形象综合展、国际消费品展、山东优品展等展览,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作者 经观要闻)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